
孟浩然在唐玄宗面前念的是哪首诗?
背景介绍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据史料记载,孟浩然曾有机会在唐玄宗面前展示才华,但因一首诗而错失仕途机会。这一事件成为唐代文坛的著名轶事。
重点内容:孟浩然所念的诗
根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孟浩然在唐玄宗面前念的是《岁暮归南山》。全诗如下:
>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其中,“不才明主弃”一句触怒了唐玄宗。玄宗认为孟浩然是在暗讽自己不识人才,因而龙颜不悦,导致孟浩然仕途受挫。
实际案例分析
1. 诗歌的深层含义
《岁暮归南山》表面上是孟浩然自谦才华不足、感叹年华老去的作品,但“不才明主弃”一句隐含了对朝廷用人不公的抱怨。这种含蓄的批评在帝王面前显得不合时宜。
2. 历史记载的差异
– 《新唐书》明确记载了此事,并指出玄宗因此疏远孟浩然。
– 《唐才子传》则补充了细节:孟浩然是因友人王维引荐得以面圣,但因诗作内容不当而错失机会。
3. 后世评价
宋代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评论此事,认为孟浩然的诗“无意中得罪”,反映了文人直率的性格与帝王威严的冲突。
结论
孟浩然在唐玄宗面前所念的《岁暮归南山》,因其含蓄的牢骚之语,成为他仕途转折的关键事件。这一案例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与皇权的微妙关系,也揭示了诗歌在政治场合中的潜在风险。
重点总结:
– 孟浩然因《岁暮归南山》触怒唐玄宗。
– “不才明主弃”是引发矛盾的关键句。
– 此事成为唐代文人仕途受挫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