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四娘家花满蹊是哪首诗里的?

黄四娘家花满蹊是哪首诗里的?

一、诗歌出处

“黄四娘家花满蹊”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的第六首。这首诗创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期间(约公元761年),描绘了成都浣花溪畔的春日风光,展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二、全诗内容及解析

原诗: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重点解析:

1. 黄四娘:杜甫的邻居,身份可能是当地富户或普通农妇,其名体现唐代民间对女性的称呼习惯。
2. 花满蹊:蹊(xī)指小路,“满”字突出花朵繁茂,覆盖了小径的视觉效果。
3. “压枝低”:通过拟人化手法,生动表现花朵重量使枝条下垂的动态画面。
4. 末句双声叠韵“恰恰”模拟黄莺啼叫声,与“时时”形成音律对仗,增强诗歌的音乐性。

三、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1. 语文教学
该诗常被选入小学教材,教师通过“花满蹊”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春日景象,例如:
> *“让学生绘制诗中场景,或对比拍摄的现代公园花径照片,理解杜甫的观察力。”*

2. 文化衍生
– 成都杜甫草堂景区以此诗为主题打造“花径”景点,还原诗中意境。
– 2023年河南卫视《清明奇妙游》节目引用此句,用舞蹈呈现蝶舞莺啼的生动画面。

四、诗歌的文学价值

1. 体现杜甫诗风的多样性:不同于其沉郁顿挫的史诗,此诗展现清新明快的田园风格。
2. 炼字典范“压”“满”等动词的精准使用,成为后世学习范例。
3. 影响后世:宋代诗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等句,可见对杜甫写景手法的继承。

五、常见误解澄清

误记为他作:有人误认为此诗是孟浩然或白居易作品,需强调其出自杜甫组诗。
“蹊”字读音:部分读者误读为“qī”,实际应为“xī”(小路之意)。

如需进一步分析诗歌格律或杜甫草堂时期创作背景,可提供补充资料。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相关推荐

  • 辛弃疾诗词有哪些?豪放词宗的文武双全

    辛弃疾诗词有哪些?豪放词宗的文武双全 一、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他生于金国统治下的山东,青年时组织义军抗金,南归后主张北伐却屡遭排挤。文武双全的特质使其词作兼具豪放之气与深沉的家国情怀,与苏轼并称“苏辛”,被誉为“豪放词宗”。 — 二、辛弃疾的代表诗词分类 1. 豪放激昂的爱国词…

    2025年4月24日
    1160
  • 柳永的俗词与苏轼的雅词在当时的社会反响有何不同?

    柳永的俗词与苏轼的雅词在当时的社会反响有何不同? 宋代词坛上,柳永与苏轼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柳永以俗词闻名,其作品贴近市井生活;而苏轼则以雅词著称,追求高远意境与文人情怀。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当时社会中的反响,主要体现在受众群体、传播方式、社会评价以及文化地位等方面。以下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二者的不同社会反响。 受众群体与传播范围 &#8211…

    2025年11月2日
    280
  •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写的哪首诗?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写的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 “床前明月光”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诗歌之一。该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时年26岁,客居扬州旅舍,因望月思乡而作。 二、全诗内容与解析 《静夜思》全文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8211…

    2025年6月27日
    970
  • 初中课本中关于描写雪的诗句有哪些?

    初中课本中关于描写雪的诗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 唐代诗人作品 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以春花喻冬雪,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的美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同样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描绘了北风呼啸、白草折断、胡天飞雪的壮丽景象。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出自…

    2024年12月11日
    2360
  • 制天命而用之,如何理解这一哲学思想?

    “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提出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下是对这一哲学思想的理解: 一、哲学思想内涵 天命与自然规律: “制天命而用之”中的“天命”,荀子将其理解为具有必然性的自然法则,即自然规律。他认为,自然的发展变化有其客观规律,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顺应与利用: 荀子强调,人不能消极地顺从…

    2025年1月2日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