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入梦香是哪首诗?

梅花入梦香是哪首诗?

一、重点内容:诗句出处与背景

“梅花入梦香”并非独立成诗,而是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七言绝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全诗如下: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文献或网络流传版本中,末句被误记为“梅花入梦香”,实为对原诗的讹传或艺术化改编。

二、实际案例:误传现象分析

1. 网络传播误差
在社交媒体或诗词赏析平台中,常有用户将“铁马冰河”误写为“梅花入梦香”,原因可能包括:
– 对原诗记忆模糊,混淆了陆游其他咏梅诗句(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艺术创作需要,如影视剧或小说中为烘托意境而改编。

2. 学术文献佐证
通过检索《全宋诗》及陆游诗集权威版本(如《剑南诗稿》),均未发现“梅花入梦香”的原始记录,进一步证实其为误传。

三、相关咏梅名句拓展

若对“梅花与梦境”主题感兴趣,可参考以下经典诗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朱熹《墨梅》)

四、结论

“梅花入梦香”并非陆游原诗,而是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误读或再创作。建议读者查阅权威文献,避免以讹传讹。对于咏梅题材,可重点关注陆游、林逋等诗人的经典作品。

标红提示:本文关键结论与诗句对比部分已用加粗标注,便于快速抓取核心信息。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相关推荐

  • 现当代诗人(如毛泽东、徐志摩)如何从唐诗中汲取营养?

    现当代诗人对唐诗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引言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现当代诗人在创作实践中,始终与唐诗传统保持着深刻而复杂的对话关系。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形式技巧层面,更深入到意象运用、意境营造和精神内核等多个维度。 意象系统的现代转化 自然意象的延续与重构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通过对”雪”意象的重新诠…

    2025年11月9日
    170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给了我们哪些人生警示?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穿越时空的人生警示 引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出自岳飞《满江红》的千古名句,以其磅礴气势和深刻哲理,穿越八百余年时光长廊,至今仍在叩击着现代人的心灵。这不仅仅是一句诗词,更是一面映照人生的明镜,警示着我们珍惜时光、积极行动的重要性。 # 时间不可逆性:生命最残酷的真理 生理时钟的无情流逝 …

    2025年10月21日
    350
  • 唐诗的“歌行体”在形式上为何如此自由奔放?

    唐诗“歌行体”的自由特质:形式与精神的交融 歌行体的源流与定义 歌行体是唐代诗歌的重要体裁,源于汉魏乐府诗,经六朝发展至唐达于鼎盛。其名取自“歌”与“行”两类乐府诗题,如《长歌行》《短歌行》等。这种体裁突破格律诗的严格规范,以参差句式、灵活转韵和叙事抒情结合为特征,成为盛唐气象的典型载体。 形式自由的三大表现 句式结构的解放 歌行体打破近体诗齐言传统,常杂用…

    2025年11月9日
    150
  • 曹操春节诗有哪些?建安文学中的岁时书写

    曹操春节诗有哪些?建安文学中的岁时书写 一、建安文学与岁时书写的背景 建安时期(196—220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为代表,其作品兼具现实主义与抒情色彩。岁时书写是建安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诗人常通过节日、季节变迁抒发个人情感或政治抱负。 重点内容: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领袖,其诗作中虽未明确提及“春节”(汉代称…

    2025年5月4日
    1410
  • 有哪些关于风俗的诗?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年俗描写

    关于风俗的诗:传统节庆的文化镜像 一、风俗诗的定义与价值 风俗诗是以民间习俗、节庆活动为题材的诗歌,兼具文学性与史料价值。这类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记录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是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范成大的《腊月村田乐府》便是宋代乡村年俗的经典写照。 — 二、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中的年俗描写 范成大是南宋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其《腊月村田乐府》十首系统…

    2025年5月1日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