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风俗的诗?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年俗描写

关于风俗的诗:传统节庆的文化镜像

一、风俗诗的定义与价值

风俗诗是以民间习俗、节庆活动为题材的诗歌,兼具文学性与史料价值。这类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记录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是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范成大的《腊月村田乐府》便是宋代乡村年俗的经典写照。

二、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中的年俗描写

范成大是南宋田园诗的代表诗人,其《腊月村田乐府》十首系统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腊月风俗。以下是两例典型诗作:

1. 《祭灶词》

>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重点内容:诗中记录了祭灶神的习俗,百姓以酒食供奉灶君,祈求其“上天言好事”。这一风俗至今在部分地区仍有留存。

2. 《卖痴呆词》

>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重点内容:描写了除夕“卖痴呆”的趣味习俗,儿童沿街叫卖“痴呆”,象征辞旧迎新。这一活动反映了古人对新年的美好祈愿。

三、其他经典风俗诗案例

1. 王安石《元日》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记录宋代春节燃爆竹、饮屠苏酒的习俗。

2. 杜牧《清明》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反映唐代扫墓祭祖的清明风俗,兼具哀思与自然意象。

3.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
>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描绘端午节的粽子和艾草装饰,体现驱邪避疫的民俗内涵。

四、风俗诗的现代意义

1. 文化传承:如范成大对祭灶的描写,为今人研究古代民间信仰提供依据。
2. 情感共鸣:诗中习俗(如除夕守岁)仍能引发当代人的集体记忆。

结语:风俗诗是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通过《腊月村田乐府》等作品,我们得以窥见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智慧。**

(0)
上一篇 2025年5月1日 下午11:14
下一篇 2025年5月1日 下午11:14

相关推荐

  • 登高望远出自哪首诗?

    登高望远的出处及文化内涵 一、登高望远的诗歌出处 “登高望远”这一意象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创作于盛唐时期(约704-724年),其中”更上一层楼”正是”登高望远”的经典表达。重点内容:诗人通过登高远眺的…

    2025年6月28日
    840
  • 陶渊明有写哪些古文的诗?五柳先生的诗文交融与隐逸情怀

    陶渊明有写哪些古文的诗?五柳先生的诗文交融与隐逸情怀 一、陶渊明的古文诗概述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以田园诗和隐逸情怀闻名。其作品不仅包括诗歌,还有散文、辞赋等古文形式。《五柳先生传》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古文之一,但陶渊明也创作了不少融合古文风格的诗歌,如《归去来兮辞》等。 二、陶渊明的古文诗代表作 1. 《归去来兮辞》 重点内容:这是陶渊明…

    2025年6月11日
    880
  • 李清照游玩的诗有哪些?易安居士笔下的山水行旅图卷

    李清照游玩的诗有哪些?易安居士笔下的山水行旅图卷 一、李清照的山水情怀与行旅诗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作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其作品以细腻情感和生活化视角著称。尽管她以闺怨词闻名,但部分诗作展现了其游玩山水的足迹,反映了宋代文人雅士的旅行风尚。 重点内容:李清照的行旅诗虽数量不多,但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 二、李清照游玩…

    2025年5月8日
    1300
  • 重阳节登高怀远的情绪,在宋词中如何表达?

    重阳节登高怀远的情绪在宋词中的艺术表达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与宋词创作背景 重阳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便有登高、赏菊、佩茱萸等习俗。宋代文人将重阳登高与怀远思乡的情绪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抒情范式。在宋词创作中,词人常通过时空交错的笔法,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相互映照,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创作倾向与宋代社会文化氛围密切相关,尤其是南渡后文人的家国之思…

    2025年10月21日
    120
  • 宋词诗有哪些?诗词合璧的宋韵经典

    宋词诗有哪些?诗词合璧的宋韵经典 一、宋词的定义与特点 宋词是中国宋代(960-1279年)盛行的一种诗歌体裁,与唐诗并称“双绝”。其特点包括:– 句式灵活:长短句结合,依词牌填词。– 音乐性强:最初为配乐演唱的歌词,后发展为独立文学形式。– 题材广泛:涵盖咏物、抒情、豪放、婉约等多种风格。 重点内容:宋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

    2025年4月14日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