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哪首诗?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出处与文学解析

诗句出处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出自毛泽东的著名词作《忆秦娥·娄山关》。该词创作于1935年2月,是红军长征途中攻克娄山关后所作,展现了革命者的豪迈情怀与壮烈意境。

> 《忆秦娥·娄山关》全文: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艺术特色分析

1. 意象的壮美与悲怆

– “苍山如海”以动态比喻将静态山峦化为波涛汹涌的海洋
– “残阳如血”通过色彩通感将夕阳与革命牺牲精神联结

2. 历史背景的投射

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军在娄山关战役取得首次大捷,但仍有巨大牺牲。诗句中”血”的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革命道路的艰辛。

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文学教学中的经典范例

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该词常作为“革命文学”的代表作进行讲解。教师会重点分析:
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现革命情怀
– 比喻修辞的独创性(如将山比作海)

案例2:艺术再创作

2021年国家大剧院版话剧《长征》中,舞台设计运用红色光效与波浪形山峦布景,直接化用该诗句的意境,获得评论界好评。

延伸阅读建议

1. 对比阅读: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 研究文献:《毛泽东诗词中的战争美学》(《文学评论》2019年第3期)

该诗句因其强烈的画面感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辨识度的经典意象之一。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相关推荐

  • 英雄史诗大盘点:从《垓下歌》到现代英雄赞歌

    英雄史诗大盘点:从《垓下歌》到现代英雄赞歌 一、英雄史诗的历史溯源 英雄史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精神载体,跨越时空记录英雄的壮举与精神。从中国最早的英雄诗篇《垓下歌》到西方的《荷马史诗》,英雄叙事始终贯穿文化发展脉络。 1. 中国古代英雄史诗的代表:《垓下歌》 项羽在垓下之战前夕所作《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以悲壮笔触展现英雄末路…

    2025年4月27日
    1380
  • 《塞上曲其二》的题目透露了哪些信息?

    《塞上曲其二》的题目透露了以下信息: 作品类型: “塞上曲”表明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之一,通常以描写边疆风光、战争场景、将士生活以及表达爱国情怀为主题。 作品序号: “其二”表明这是《塞上曲》组诗中的第二首。这意味着该诗可能还有其他篇目,共同构成了一个系列。 作者信息: 虽然题目本身没有直接透露作者信息,但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学知识,我们可…

    2024年11月27日
    2340
  • 唐朝白居易友谊诗有哪些?乐天知命外的知己情深

    唐朝白居易友谊诗有哪些?乐天知命外的知己情深 一、白居易的友谊观:“乐天知命”外的精神纽带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是中唐时期最具人文关怀的诗人之一。他虽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闻名,但其诗歌中关于友谊的抒写却展现了超越个人命运的情感深度。友情在他笔下不仅是精神慰藉,更是乱世中坚守…

    2025年5月8日
    1300
  • 有哪些诗属于爱国诗人?家国情怀的诗意长卷

    家国情怀的诗意长卷:爱国诗人的精神图谱 一、爱国诗歌的文学传统 中国古典诗歌中,家国情怀是贯穿千年的核心主题。从《诗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到近代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诗人通过文字抒发对民族命运的关切。爱国诗人往往兼具文士的才情与志士的担当,其作品既是艺术瑰宝,也是历史见证。 二、代表性爱国诗人及作品 1. 屈原:以身殉国的浪漫主义先驱 –…

    2025年5月18日
    1360
  • 蒋捷《虞美人·听雨》如何通过三幅画面概括宋词的一生?

    蒋捷《虞美人·听雨》:三幅画面中的生命史诗 一、词作背景与结构解析 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以精妙的艺术构思,通过三个典型的听雨场景,构建了一部浓缩的人生史诗。这首词创作于宋元易代之际,既是个体生命体验的写照,也是时代变迁的深刻见证。 实际案例: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放激昂不同,蒋捷此词以细腻的时空跨越,展现了词人从少年到暮年的心路历程,这种以…

    2025年11月4日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