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哪首诗?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出处与文学解析

诗句出处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出自毛泽东的著名词作《忆秦娥·娄山关》。该词创作于1935年2月,是红军长征途中攻克娄山关后所作,展现了革命者的豪迈情怀与壮烈意境。

> 《忆秦娥·娄山关》全文: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艺术特色分析

1. 意象的壮美与悲怆

– “苍山如海”以动态比喻将静态山峦化为波涛汹涌的海洋
– “残阳如血”通过色彩通感将夕阳与革命牺牲精神联结

2. 历史背景的投射

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军在娄山关战役取得首次大捷,但仍有巨大牺牲。诗句中”血”的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革命道路的艰辛。

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文学教学中的经典范例

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该词常作为“革命文学”的代表作进行讲解。教师会重点分析:
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现革命情怀
– 比喻修辞的独创性(如将山比作海)

案例2:艺术再创作

2021年国家大剧院版话剧《长征》中,舞台设计运用红色光效与波浪形山峦布景,直接化用该诗句的意境,获得评论界好评。

延伸阅读建议

1. 对比阅读: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 研究文献:《毛泽东诗词中的战争美学》(《文学评论》2019年第3期)

该诗句因其强烈的画面感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辨识度的经典意象之一。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相关推荐

  • 高处不胜寒是哪首诗?

    高处不胜寒是哪首诗? 1. 诗句出处与背景 “高处不胜寒”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节思念弟弟苏辙时所作,全文如下: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重点内容:– 该词创作于公元1076…

    2025年7月1日
    690
  • 江南可采莲是哪首诗?

    江南可采莲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江南》是汉代乐府诗中的经典作品,收录于《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属于“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全诗语言质朴,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莲的热闹场景,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 重点内容:– 创作年代:汉代(约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诗歌类型:乐府民歌– 主题:劳动与自然之美 …

    2025年6月27日
    730
  • 春天的古诗有哪些

    春天的古诗众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情感: 《春夜喜雨》(唐·杜甫) 内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简介:此诗描绘了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欣赏。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内容:“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024年9月14日
    2290
  • 关于舞蹈的诗句有哪些曼妙描绘?

    关于舞蹈的诗句中,有许多曼妙的描绘,展现了舞蹈的优雅与魅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诗句示例: 《柘枝词》 诗句:“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描绘: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舞者头戴金花折风帽,骑着白马缓缓而来,翩翩舞动的广袖如同海鸟从东海飞来,展现了舞蹈的轻盈与灵动。 《玉女舞霓裳》 诗句:“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千回赴节填词处,娇…

    2024年10月10日
    2480
  • 此时此夜难为情,何以表达心中所感?

    “此时此夜难为情”确实捕捉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状态。当心中充满了这种难以名状的情感时,表达起来确实需要一些细腻和创意。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表达心中所感: 借景抒情: 可以描述周围的景致,让景物成为你情感的载体。比如:“月光洒满窗棂,静谧的夜却难掩我心中的波澜。” 比喻与象征: 使用比喻或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例如:“心中的情感如同潮水般汹涌,…

    2025年1月7日
    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