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出自哪首诗?

安得广厦千万间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

“安得广厦千万间”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9年,是杜甫流寓四川成都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二、全诗背景

1. 创作背景

– 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居住
– 遭遇八月狂风破屋的亲身经历
– 由个人困境联想到天下寒士

2. 全诗内容节选

“`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三、诗句解析

1. 核心思想

由己及人:从自身茅屋被毁联想到天下贫寒读书人
济世情怀:体现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境界
自我牺牲:”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精神

2. 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写实
– 强烈的情感对比
– 由小见大的叙事结构

四、现实案例

1. 当代引用案例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多家方舱医院引用此句表达收治所有患者的决心
保障性住房政策宣传中常引用此句体现政府惠民宗旨

2. 文化影响

– 成为表达民生关怀的经典语句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张艺谋团队以此句为灵感设计”万家灯火”环节

五、文学价值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甫的个人境遇,更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崇高理想。其中体现的人文关怀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重点提示:该诗句常被误认为出自《将进酒》或《春望》,实际应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需注意区分。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相关推荐

  • 现代诗人的精神信条:哪些诗句定义了当代诗歌的价值取向?

    现代诗人的精神信条:哪些诗句定义了当代诗歌的价值取向? 一、当代诗歌的精神内核 当代诗歌的价值取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美学追求,而是转向对个体存在、社会现实与精神困境的深度探索。诗人通过语言实验和意象重构,表达对现代生活的反思与超越。重点内容:当代诗歌的核心信条可概括为——真实高于修辞,追问重于答案,边缘挑战中心。 案例:北岛《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

    2025年6月7日
    860
  • 古代革命诗有哪些?改朝换代的文学见证

    古代革命诗有哪些?改朝换代的文学见证 一、革命诗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革命诗是指反映社会变革、政权更迭或民众抗争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代,这类诗歌常以隐喻、比兴等手法表达对旧秩序的批判和对新秩序的期待,成为改朝换代的文学见证。 二、典型古代革命诗案例 1. 《诗经·国风·硕鼠》 – 时代背景:西周至春秋时期,反映民众对剥削阶级的控诉。– 革…

    2025年4月24日
    1620
  • 有哪些诗人写过宜昌的诗?三峡风光在诗词中的诗意呈现

    有哪些诗人写过宜昌的诗?三峡风光在诗词中的诗意呈现 一、宜昌与三峡的诗词文化背景 宜昌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畔,自古为“川鄂咽喉”,其壮丽的三峡风光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驻足题咏。从唐宋至明清,众多诗人以宜昌为题材,留下了大量描绘三峡险峻、江流奔腾、人文风情的诗篇。 二、历代诗人笔下的宜昌与三峡 1. 李白:豪放飘逸的三峡意象 唐代诗仙李白曾多次途经…

    2025年6月13日
    950
  • 李白关于花的诗句哪首最流传?

    李白关于花的诗句中,最流传的一句当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句诗出自李白的《赠汪伦》,全诗如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以桃花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对李白的深情厚谊,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这句诗因其深情而真挚的情感,以及生动的比喻,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深受人们喜爱。 除了这句诗,李…

    2024年12月30日
    2680
  • 女人梦见自己快要死了,是心理压力还是现实预警?

    女人梦见自己快要死了,是心理压力还是现实预警? 1. 梦境与心理压力的关联 梦境往往是潜意识的投射,尤其是涉及死亡的梦境,通常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女性在面临重大生活压力(如工作焦虑、家庭矛盾或情感危机)时,更容易梦见死亡或濒死场景。重点内容:– 心理压力可能通过梦境释放,表现为对“终结”或“失控”的恐惧。– 常见的压力…

    2025年5月20日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