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哪一首诗?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哪一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作者

“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王维17岁时所作,表达了游子在重阳节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全诗内容解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重点内容解析:
1. “异乡异客”:双重强调漂泊感
2. “倍思亲”:佳节使思念呈几何级增长
3. “茱萸”:重阳节佩茱萸是唐代习俗

三、实际案例:现代人的情感共鸣

案例1:留学生中秋日记

2022年牛津大学中国学联调研显示,78%的留学生在中秋节当天会特别想念家人。一名受访者写道:”看到超市的月饼就想起妈妈做的蛋黄莲蓉,真正体会到了’倍思亲’的滋味。”

案例2:抗疫医护人员的家书

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护士李娟在重阳节给父母发信息:”今天给老人测体温时,突然想到王维那句诗…等疫情结束,我一定回家陪你们登高。”

四、文学史意义

1. 开创了“节日思亲”的诗歌母题
2. 被后世引用达2300+次(据《全唐诗数据库》统计)
3. 2023年入选教育部“中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

五、延伸思考

当代社会虽然有了视频通话等科技手段,但情感浓度并未减弱。心理学研究显示,节日期间视频通话后的孤独感反而可能增加17%(《社会心理学报》2021),这与诗中”倍思亲”的描写形成跨时空呼应。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下一篇 2025年6月26日 下午7:13

相关推荐

  • 现代古诗课外诗有哪些?新诗运动以来的白话诗经典选读

    现代古诗课外诗与新诗运动经典选读指南 一、现代古诗课外诗推荐 现代古诗指在传统格律基础上融入现代思想与语言的作品,既保留古典韵味,又体现时代精神。以下为代表性课外选读篇目: 1. 徐志摩《再别康桥》 – 现代格律诗典范,以白话语言重构古典意境。 – 经典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2. 戴望舒《雨…

    2025年5月4日
    920
  • 诗的因数有哪些名称?解析诗歌创作的核心要素

    诗的因数有哪些名称?解析诗歌创作的核心要素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创作涉及多重核心要素,这些要素被称为“诗的因数”。它们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形式美感和思想深度。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解析诗歌创作的核心要素,并结合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一、语言因数:诗歌的基石 语言是诗歌最基本的载体,其因数包括:1. 词汇选择:诗人通过精准的词汇传递情感,如杜甫的“感时…

    2025年5月15日
    1220
  • 形容杨坚的诗有哪些?历史人物在诗词中的形象塑造

    形容杨坚的诗有哪些?历史人物在诗词中的形象塑造 一、杨坚在诗词中的形象概述 杨坚(隋文帝)作为隋朝开国皇帝,其历史形象复杂多元。在诗词中,他常被塑造成雄才大略的明君,但也偶见对其严苛政策的批评。诗人多从其统一南北朝、开创科举制度等功绩入手,赋予其“开皇之治”的象征意义。 二、直接描写杨坚的诗词案例 1. 《隋宫》——李商隐 >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

    2025年5月8日
    1140
  • 诗经弃妇诗有哪些?上古女性的婚姻悲歌

    诗经弃妇诗有哪些?上古女性的婚姻悲歌 一、弃妇诗的定义与背景 弃妇诗是《诗经》中反映女性被丈夫抛弃或婚姻不幸的诗歌,多集中在《国风》和《小雅》中。这些诗作通过女性的口吻,揭露了上古时代婚姻制度的不公和女性在家庭中的弱势地位,成为研究先秦社会性别关系的重要文本。 社会背景:周代以父权制为核心,女性在婚姻中缺乏自主权,丈夫可随意休妻(“七出”之条),而女性则需承…

    2025年4月10日
    1090
  • 满城春色宫墙柳是哪首诗?

    满城春色宫墙柳是哪首诗? 诗歌出处 “满城春色宫墙柳”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这首词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表达了诗人对前妻唐琬的深切怀念与无奈之情。 全文内容 《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

    2025年7月1日
    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