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沙如雪出自哪首诗?

大漠沙如雪出自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及背景

“大漠沙如雪”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全诗如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鬼”。其诗以奇崛冷艳、想象瑰丽著称,多描写边塞、战争、神鬼等题材。

2. 创作背景

《马诗》组诗借咏马抒怀,表达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愤懑。本诗通过大漠、燕山的壮阔景象,隐喻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二、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1. 重点意象分析

“大漠沙如雪”:以比喻手法将沙漠比作白雪,突出边塞的苍凉与纯净。
“燕山月似钩”:弯月如钩,暗含兵器意象,暗示战争氛围。

2. 情感表达

后两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渴望被重用、驰骋沙场的抱负。

三、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1. 文学引用

– 作家阿来在小说《尘埃落定》中化用此句,烘托高原的苍茫景象。
– 纪录片《河西走廊》以该诗开篇,展现丝绸之路的壮美与孤寂。

2. 文化衍生

书法作品:常见于边塞主题的书法创作,如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篆书作品。
影视配乐: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歌手将其谱曲传唱,赋予传统诗歌现代生命力。

四、总结

“大漠沙如雪”不仅是李贺诗歌中的经典意象,更成为边塞文化的符号。其凝练的语言与深刻的情感,至今仍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灵感。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1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1

相关推荐

  • 宋词中的“知音”情结,反映了文人怎样的精神交往需求?

    宋词中的“知音”情结与文人的精神交往需求 一、知音情结的文化渊源 “知音”典故源于《列子·汤问》中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成为中华文化中精神契合的象征。宋代文人在政治变革、民族矛盾与社会转型的多重压力下,将这一情结注入词作,形成了独特的抒情范式。苏轼《浣溪沙》中“知音弦断,笑渊明,空抚无弦琴”的慨叹,正是对理想精神交往的深切呼唤。 二、文人精神交往的三重需求 (…

    2025年11月4日
    170
  • 胡曾的咏史诗,有哪些值得一读?

    胡曾的咏史诗数量众多,且质量上乘,其中不乏值得一读的佳作。以下是一些胡曾的咏史诗推荐: 一、总体推荐理由 胡曾的咏史诗以通俗明快、褒贬明确著称,他通过七绝的形式,以地名为题,评咏当地历史人物与事件,旨在托古讽今、意存劝戒。胡曾的咏史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蕴含着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警示。在晚唐五代时期,胡曾的咏史诗颇为传诵,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2024年10月4日
    3270
  • 宋代的“酒词”中,展现了哪些丰富的酒文化与文人心态?

    宋代的“酒词”中,展现了哪些丰富的酒文化与文人心态? 宋代是中国词体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而“酒词”作为词坛的重要分支,不仅记录了当时的饮酒风尚,更深刻反映了文人的精神世界。酒词将宴饮、抒情与哲理融为一体,成为观察宋代社会文化的独特窗口。 一、酒文化在宋词中的多元呈现 1. 酿酒技术的革新与酒品多样化 宋代酿酒技术显著提升,出现了黄封官酒、羊羔酒、荔枝酒等特色…

    2025年11月5日
    210
  • 道锦州的诗有哪些?辽西古城的诗词记忆与文化地标

    辽西古城的诗词记忆与文化地标:道锦州的诗有哪些? 一、道锦州与辽西古城的文化渊源 锦州作为辽西走廊的核心城市,自古便是军事要塞与文化交汇之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北依松岭、南临渤海)孕育了“山海之城”的诗意气质,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篇。 “道锦州”并非特指某位诗人,而是指以锦州为题材或创作背景的诗词作品。这些诗作既记录了古城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辽西地域…

    2025年5月8日
    1170
  • 留人的词语有哪些?学会这些更懂人心!

    “留人”的词语在中文中非常丰富,它们不仅表达了挽留、留住人的意愿,还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留人”词语及其解释,学会这些词语,或许能更好地理解人心: 依依惜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这个成语直接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和不舍,强调了人们在分别时的深情厚谊。 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甚至留恋得忘记了回去。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活动…

    2024年10月13日
    5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