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漠沙如雪出自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及背景
“大漠沙如雪”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全诗如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鬼”。其诗以奇崛冷艳、想象瑰丽著称,多描写边塞、战争、神鬼等题材。
2. 创作背景
《马诗》组诗借咏马抒怀,表达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愤懑。本诗通过大漠、燕山的壮阔景象,隐喻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
二、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1. 重点意象分析
– “大漠沙如雪”:以比喻手法将沙漠比作白雪,突出边塞的苍凉与纯净。
– “燕山月似钩”:弯月如钩,暗含兵器意象,暗示战争氛围。
2. 情感表达
后两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渴望被重用、驰骋沙场的抱负。
—
三、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1. 文学引用
– 作家阿来在小说《尘埃落定》中化用此句,烘托高原的苍茫景象。
– 纪录片《河西走廊》以该诗开篇,展现丝绸之路的壮美与孤寂。
2. 文化衍生
– 书法作品:常见于边塞主题的书法创作,如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篆书作品。
– 影视配乐: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歌手将其谱曲传唱,赋予传统诗歌现代生命力。
—
四、总结
“大漠沙如雪”不仅是李贺诗歌中的经典意象,更成为边塞文化的符号。其凝练的语言与深刻的情感,至今仍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