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日炎炎似火烧:诗句出处与文学解析
一、诗句出处考据
“赤日炎炎似火烧”出自元代施耐庵的《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该诗是书中白胜挑酒上黄泥岗时吟唱的民歌,被称为《赤日炎炎歌》或《夏日歌》。
完整诗文如下:
> 赤日炎炎似火烧,
> 野田禾稻半枯焦。
> 农夫心内如汤煮,
> 公子王孙把扇摇。
二、文学特色分析
1.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通过“农夫心内如汤煮”与“公子王孙把扇摇”的强烈对比,展现社会阶级矛盾
– 比喻修辞:用”似火烧”形容烈日,“如汤煮”比喻焦灼心理,形象生动
2. 社会意义
该诗反映了元代底层农民的生存困境与统治阶级的奢靡生活,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据《元史·食货志》记载,大德年间(1297-1307)全国发生旱灾58次,诗中描写的情景具有现实基础。
三、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语文教学应用
202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将本诗作为古典诗词鉴赏案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
1. 诗歌中的意象系统(赤日、禾稻、扇子等)
2. 对比手法产生的艺术效果
3. 元代社会背景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案例2:现代改编作品
2021年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音乐人将本诗改编为摇滚风格歌曲,通过现代音乐形式重新诠释古典诗词,获得年轻观众好评。改编保留了原诗的批判精神,加入电子音效模拟”火烧”的听觉体验。
四、常见误解辨析
1. 误传为唐诗:因语言通俗流畅,常被误认为白居易等唐代诗人作品
2. 作者争议:虽出自《水浒传》,但民歌特征明显,应为施耐庵收集整理而非原创
3. 版本差异:明代版本作”公子王孙”,清代金圣叹评本改为”楼上王孙”
五、延伸阅读建议
1. 《水浒传》第十六回原文对照
2. 元代农事诗比较研究(如王祯《农书》附诗)
3. 古典诗词中”热”意象的文学表现(从《诗经·七月》到现代诗歌)
重点提示:鉴赏此类古代民歌时,需特别注意其口头文学特征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联性,避免纯艺术分析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