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洋界上炮声隆:出自哪首经典诗词?
一、核心答案
“黄洋界上炮声隆”出自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全词如下:
>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二、背景解析
1. 历史事件
此词记录井冈山保卫战的关键战役——黄洋界战斗(1928年8月30日)。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凭借险要地形和群众支持,击退国民党军四个团的进攻。
2. 艺术特色
– “炮声隆”的象征:既写实(红军仅有的一门迫击炮命中敌军指挥部),又隐喻革命声势。
– 对比手法:”敌军围困万千重”与”我自岿然不动”形成强烈反差,突出红军斗志。
三、实际案例:诗词的传播与影响
案例1:教育应用
– 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常作为革命传统教育范例。
– 教学重点:通过”森严壁垒””众志成城”等词,分析毛泽东诗词的语言张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案例2:文旅融合
– 井冈山黄洋界景区立有词碑,结合实景炮台还原历史场景,2023年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数据来源:井冈山市文旅局)。
四、延伸思考
1. 为何选择”西江月”词牌?
该词牌双调五十字,仄韵格律适合表现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
2. 现代价值
“众志成城”成为抗疫、抗震等重大事件中的高频动员用语,体现红色文化的延续性。
> 提示:若需进一步分析诗词格律或井冈山战役细节,可提供补充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