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白日依山尽是出自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白日依山尽” 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是五言绝句的经典之作,创作于盛唐时期,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壮阔景象和人生感悟。

重点内容

– 作者:王之涣(688—742),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 诗名:《登鹳雀楼》(部分版本亦作《登鹳鹊楼》)。
– 创作背景:鹳雀楼位于今山西永济,唐代时为黄河沿岸名胜,文人常登临题咏。

2. 全诗内容与译文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山峦渐渐西沉,黄河奔腾向东汇入海洋。
若想眺望更远的风景,需再攀登一层高楼。

重点分析

“白日依山尽”:以简练笔法勾勒出动态的落日景象,“依”字拟人化,赋予自然以情感。
后两句:由写景转为哲理,体现盛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3.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1)教育领域

该诗被收录于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古诗启蒙篇目。教师常通过以下方式教学:
画面联想:让学生绘制“白日依山尽”的场景,理解诗歌意境。
哲理延伸:结合“更上一层楼”,引导学生思考“不断进取”的意义。

(2)文化传播

旅游推广:山西永济鹳雀楼景区以该诗为核心IP,复原唐代建筑,并设置诗词碑刻。
国际翻译:被译为多国语言,如英文版本“The sun along the mountain bows”(许渊冲译),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典型案例。

4. 诗歌的艺术价值

语言特色:20字中涵盖时空转换(由日落到河流)、情景交融。
历史地位:清代《唐诗三百首》将其列为“五绝压卷之作”,后世评其“气象宏阔,哲理深远”。

5. 常见误辨与澄清

误认作者:部分人误记为李白或杜甫,需强调王之涣的边塞诗人身份。
混淆诗名:与《黄鹤楼》《滕王阁序》等名篇区分,突出“鹳雀楼”地理标志。

结论
“白日依山尽”是《登鹳雀楼》的开篇名句,兼具画面美与哲理深度,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应用,彰显唐诗的永恒魅力。

(0)
上一篇 13小时前
下一篇 13小时前

相关推荐

  • 清明节完整诗有哪些?寒食文化的诗意传承

    清明节完整诗有哪些?寒食文化的诗意传承 一、清明节经典诗词选录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以下为最具代表性的完整诗篇: 1.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重点内容:此诗以白描手法勾勒清明凄迷意境,”雨纷纷”与”欲断魂&#8221…

    2025年6月15日
    230
  • 莲动下渔舟出自哪首诗?

    莲动下渔舟出自哪首诗? 诗歌出处 “莲动下渔舟”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山村傍晚的幽美景色,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情趣。 原诗全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重点内容解析 1. “莲动下渔舟”的…

    13小时前
    20
  • 菊花开时蟹正肥是哪首诗?

    菊花开时蟹正肥是哪首诗? 诗句出处与背景 “菊花开时蟹正肥”出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该句并非独立诗作,而是小说中人物贾宝玉在“螃蟹宴”上即兴所作诗句的一部分,全诗如下: >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gt…

    2025年6月24日
    80
  • 山水诗的意境密码:古代诗人如何通过写景抒发人生哲思?

    山水诗的意境密码:古代诗人如何通过写景抒发人生哲思? 一、山水诗的历史渊源与核心特征 山水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流派,肇始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宋时期。其核心特征是通过自然意象的审美重构,实现”景语即情语“的艺术转化。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精准揭示了山水诗&#…

    2025年6月6日
    310
  • 诗配画有哪些问题?图文关系在诗歌创作中的争议

    诗配画有哪些问题?图文关系在诗歌创作中的争议 一、诗配画的核心争议 诗配画(Ekphrasis)指通过文字描述或回应视觉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的创作形式。这种跨媒介实践在古今中外广泛存在,但其合法性、艺术价值及图文关系一直存在争议。 1. 图文主从关系的模糊性 – 问题:诗歌与绘画孰为主导?部分学者认为诗配画是“文字的僭越”,可能削弱原画作的独…

    2025年5月31日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