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橙黄橘绿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橙黄橘绿”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苏轼赠予好友刘景文的七言绝句,创作于元祐五年(1090年),当时苏轼任杭州知州。诗歌通过描绘秋冬之交的景物,表达对友人品格和人生境界的赞美。
重点内容:
– 原句为“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此诗被收录于《全宋诗》卷八一九,是苏轼咏物抒怀的代表作之一。
2. 全诗内容与解析
原文:
> 荷尽已无擎雨盖,
> 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
> 最是橙黄橘绿时。
逐句分析:
1. 前两句以“荷尽”“菊残”描写秋冬凋零之景,反衬后文的生机。
2. 后两句转折,强调“橙黄橘绿”是秋冬中最富生命力的景象,隐喻人到中年仍可有所作为。
重点内容:
– 苏轼通过色彩对比(橙黄/橘绿)突出视觉冲击力。
– 深层寓意:鼓励刘景文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心态。
3. 实际案例:现代应用
案例1:教育领域
– 某中学教师将本诗用于挫折教育课程,引导学生理解“人生低谷中仍有希望”。
– 学生通过分析“橙黄橘绿”的象征意义,撰写关于“逆境成长”的作文。
案例2:商业演讲
– 某企业家在年度总结中引用此诗,类比“行业寒冬中的创新机遇”,强调类似橙橘的“局部繁荣”现象。
4. 相关文化延伸
– 植物学角度:诗中“橙黄橘绿”符合柑橘类植物在江南地区秋冬成熟的自然规律。
– 艺术创作:现代画家常以此句为灵感,创作色彩明快的静物画(如故宫博物院藏《橙橘图》)。
重点内容:
此诗体现了苏轼“触处生春”的哲学观,即善于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美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