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鹤楼中吹玉笛出自哪首诗?
诗句出处
“黄鹤楼中吹玉笛”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全诗如下:
>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诗歌背景与解析
1.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白晚年(758年),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武昌时。诗中借黄鹤楼笛声抒发贬谪之悲与思乡之情。
2. 重点意象:
– 黄鹤楼:武汉地标,象征仙逝与离别(崔颢《黄鹤楼》亦提)。
– 玉笛:暗用《梅花落》曲调,“落梅花”双关笛曲名与五月飞雪的荒凉感。
– 案例:后世常引用此句描绘武汉人文景观(如2020年抗疫宣传片《武汉伢》化用笛声意象)。
艺术特色
– 虚实结合:笛声(实)与梅花(虚)交织,强化孤寂心境。
– 时空对比:由“西望长安”的远空间到“五月落梅”的反季节时间,突出矛盾情绪。
文化影响
此句成为黄鹤楼的经典文学符号,衍生大量文旅宣传案例:
– 实际案例:武汉黄鹤楼景区内设有“玉笛亭”,并定期举办笛乐表演还原诗中意境。
– 京剧《李白》中,此诗被谱曲为经典唱段,传递盛唐文人的漂泊感。
—
总结:李白的这句诗通过笛声与黄鹤楼的结合,将个人命运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地标抒情”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