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乡的客是哪首诗?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
《回乡偶书》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其晚年辞官归乡时。贺知章(约659—约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盛唐时期诗人、书法家,以豪放旷达著称。此诗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游子归乡的复杂情感。
二、诗歌全文与解析
1. 原文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 重点内容解析
– “少小离家老大回”:突出时间跨度之长,暗示人生沧桑。
– “乡音无改鬓毛衰”:通过对比“乡音”与“鬓毛”,表现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与岁月无情。
– “儿童笑问”:以孩童的视角反衬诗人离乡之久,强化“客”的陌生感,情感真挚动人。
三、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意义
案例:海外华人的“回乡”共鸣
2021年,一位旅居美国30年的华侨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回乡经历时引用此诗,引发热议。他写道:
> “当我用方言和乡亲打招呼时,孩子们却用普通话问我‘叔叔从哪里来’——那一刻,我真正懂了贺知章。”
这一案例说明,《回乡偶书》跨越千年仍能引发当代人的情感共鸣,尤其适用于移民、务工者等长期离乡群体。
四、与其他思乡诗的对比
| 诗名 | 作者 | 核心情感差异 |
|————–|——–|—————————|
| 《回乡偶书》 | 贺知章 | 以“客”视角突显物是人非 |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独思的孤寂感 |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 节日对亲人的遥念 |
五、总结
《回乡偶书》通过白描手法,将“回乡成客”的普遍人性困境凝练为四句诗,其艺术价值在于:
1. 语言极简而意蕴深远;
2. 场景选取具有典型性;
3. 跨越时代的文化穿透力。
建议读者在品读时结合自身离乡经历,更能体会诗中“近乡情更怯”的深层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