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援的凌霄花是哪一首诗的句子?

攀援的凌霄花是哪一首诗的句子?

诗歌出处与背景

攀援的凌霄花这一意象出自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舒婷的诗歌《致橡树》。该诗创作于1977年,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平等、独立爱情观的追求。

诗句原文与解析

在《致橡树》中,相关诗句为:
>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凌霄花象征依附他人的爱情观,与诗中橡树(象征独立男性)形成对比。
– 诗人通过否定凌霄花的攀附性,强调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人格

实际案例:文学与社会影响

1. 教育领域
《致橡树》被收录于中学语文教材,作为解析意象与女性意识的经典案例。教师常引导学生对比凌霄花与木棉(诗中象征独立女性的意象)。

2. 文化现象
2021年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引用此诗,引发年轻观众对传统与现代爱情观的讨论,

致橡树体#一度成为微博热搜话题。

3. 跨文化传播
英文译本(如《To the Oak》)在海外汉学界广受关注,学者指出凌霄花的意象与西方诗歌中的常春藤(如叶芝《When You Are Old》)有异曲同工之妙。

延伸思考

舒婷通过凌霄花批判的不仅是爱情中的依附关系,更映射了社会中对女性角色的传统期待。这种隐喻手法使其成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里程碑。

重点总结
凌霄花是《致橡树》中反衬独立性的关键意象。
– 诗歌的现实意义至今仍被广泛讨论,凸显其文学生命力。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01
下一篇 2025年6月27日 下午11:01

相关推荐

  • 二龙争战决雌雄是哪首诗?

    二龙争战决雌雄:出自哪首诗? 诗歌出处与背景 “二龙争战决雌雄”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赤壁歌送别》。这首诗是李白以赤壁之战为背景创作的送别之作,通过历史典故抒发豪情壮志。全诗如下: >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重点内容:…

    2025年6月26日
    720
  • 哪位唐朝诗人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哪位唐朝诗人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引言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李白、杜甫、王维等众多杰出诗人。其中,杜甫被公认为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更在艺术手法、思想深度和文化传承上成为后世典范。 杜甫的划时代贡献 1. 确立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杜甫突破盛唐浪漫主义传统,将诗歌视角转向社会现实。《三吏》《三别》 以白描手法记…

    2025年10月25日
    290
  • 元曲的“巧合”运用有何得失?

    元曲中“巧合”手法的艺术得失探析 一、元曲与“巧合”手法概说 元曲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成熟形态,在叙事艺术上形成了独特体系。“无巧不成书”的创作理念在元曲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剧作家通过精心设计的巧合情节,既推动了戏剧冲突的展开,又深化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这种手法在关汉卿、王实甫、白朴等大家的作品中尤为突出,成为元曲叙事的重要特征。 二、元曲“巧合”运用的艺术成就 …

    2025年11月2日
    250
  • 去园诗有哪些?归隐田园的文学表达

    去园诗有哪些?归隐田园的文学表达 一、去园诗的定义与背景 去园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表达归隐田园、远离尘世主题的重要类型,其核心思想源于道家”返璞归真”与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这类诗歌多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农耕生活,抒发诗人对官场倾轧的厌倦和对恬淡生活的向往。 重点内容:去园诗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古代文人在政治…

    2025年4月24日
    1730
  • 唐代的“驿站”“客舍”如何成为诗歌创作的温床?

    唐代驿站与客舍:诗歌创作的温床 引言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其繁荣与交通网络的发达密切相关。驿站与客舍作为官方与民间交通体系的核心节点,不仅承担着传递文书、接待官员的职能,更成为诗人交流、创作与情感抒发的独特空间。这些场所汇聚了人流、信息与故事,为诗歌注入了丰富的题材与情感深度。 驿站与客舍的功能与分布 官方驿站体系 唐代驿站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每三…

    2025年11月9日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