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思故乡是哪首诗?

低头思故乡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五言绝句,被誉为“千古思乡第一诗”,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重点内容
– 诗名:《静夜思》
– 作者:李白(唐代)
– 体裁:五言绝句

二、全诗内容与译文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床前洒满明亮的月光,起初以为是地上的秋霜。
抬头凝望天上的明月,低头不禁思念起故乡。

重点内容
“低头思故乡”是诗的最后一句,点明主题。
– 通过“月光—霜—望月—思乡”的意象串联,展现细腻的情感。

三、实际案例:诗歌的传播与影响

1. 教育领域
《静夜思》被收录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学生接触古典诗歌的启蒙篇目。例如,中国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部编版)将其作为必背古诗。

2. 文化符号
在海外,这首诗常被用作中国文化输出的代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汉语教材中均选录此诗,甚至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例如,日本汉学家将“低头思故乡”译为「ふり仰げば 故郷(こきょう)を思う」,保留了原诗的意境。

3. 现代改编
流行歌曲、影视剧常引用此诗。如歌手周杰伦在《东风破》中化用“举头望明月”的意象,致敬古典诗词。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1. 白描手法:全诗无华丽辞藻,却通过日常场景(月光、霜)触发共鸣。
2. 意象对比:“举头”与“低头”的动作对比,强化了情感张力。
3. 语言通俗:朗朗上口,适合传诵,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的诗风。

重点内容
– 李白通过平凡场景表达深刻情感,是其诗歌的典型风格。

五、总结

“低头思故乡”作为《静夜思》的核心句,凝练了中国人对故乡的普遍情感。其跨时代、跨文化的传播力,证明了李白诗歌的永恒魅力。

重点内容
– 这首诗是思乡主题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传诵。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5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5

相关推荐

  • 君子好逑是哪首诗?

    君子好逑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君子好逑”出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具体为《国风·周南·关雎》的首章。该诗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和文化价值,被誉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典范。 关键诗句: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雎鸠鸟和鸣相伴,栖息在河中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佳偶。) 二、文…

    2025年6月28日
    640
  • 艾青的短诗诗有哪些?精炼语言中的深沉情感与时代呐喊

    艾青的短诗诗有哪些?精炼语言中的深沉情感与时代呐喊 艾青短诗的代表作 艾青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之一,其短诗以精炼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时代感著称。以下是几首经典短诗: 1. 《我爱这土地》 – 重点内容: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情感与时代:通过“土地”意象,表达对祖国的挚爱与抗战时期的悲愤…

    2025年5月23日
    990
  • 苦与乐的交织,在哪些诗句中得到体现?

    苦与乐的交织在许多经典诗句中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这句诗出自《论语》,描述了颜回在简陋的环境中,以简朴的生活为乐,展现了他在艰苦条件下依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这句诗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诗人在孤独中举杯邀月,与影为伴,即便生活有…

    2024年12月27日
    3780
  • 八月桂花香出自哪首诗?

    八月桂花香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 “八月桂花香”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古诗,而是对古典诗词中桂花意象的化用。最接近的出处为唐代诗人宋之问的《灵隐寺》:>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此句以桂花(“桂子”)象征高洁,后演变为“八月桂花香”的民间表达。 二、桂花在诗词中的文化意象 1. 象征高洁与荣誉 如李清照《鹧鸪天·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

    2025年6月28日
    750
  • 文天祥的作品有哪些?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民族英雄,他的作品丰富多样,深刻反映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以下是对文天祥作品的一些归纳: 诗词作品 《过零丁洋》:这是他最为人所熟知的诗作之一,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表达了文天祥的赤胆忠心和崇高气节。 《正气歌》: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展现了文天祥在狱中坚持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文山诗集》…

    2024年10月26日
    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