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思故乡是哪首诗?

低头思故乡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五言绝句,被誉为“千古思乡第一诗”,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重点内容
– 诗名:《静夜思》
– 作者:李白(唐代)
– 体裁:五言绝句

二、全诗内容与译文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床前洒满明亮的月光,起初以为是地上的秋霜。
抬头凝望天上的明月,低头不禁思念起故乡。

重点内容
“低头思故乡”是诗的最后一句,点明主题。
– 通过“月光—霜—望月—思乡”的意象串联,展现细腻的情感。

三、实际案例:诗歌的传播与影响

1. 教育领域
《静夜思》被收录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学生接触古典诗歌的启蒙篇目。例如,中国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部编版)将其作为必背古诗。

2. 文化符号
在海外,这首诗常被用作中国文化输出的代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汉语教材中均选录此诗,甚至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例如,日本汉学家将“低头思故乡”译为「ふり仰げば 故郷(こきょう)を思う」,保留了原诗的意境。

3. 现代改编
流行歌曲、影视剧常引用此诗。如歌手周杰伦在《东风破》中化用“举头望明月”的意象,致敬古典诗词。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1. 白描手法:全诗无华丽辞藻,却通过日常场景(月光、霜)触发共鸣。
2. 意象对比:“举头”与“低头”的动作对比,强化了情感张力。
3. 语言通俗:朗朗上口,适合传诵,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的诗风。

重点内容
– 李白通过平凡场景表达深刻情感,是其诗歌的典型风格。

五、总结

“低头思故乡”作为《静夜思》的核心句,凝练了中国人对故乡的普遍情感。其跨时代、跨文化的传播力,证明了李白诗歌的永恒魅力。

重点内容
– 这首诗是思乡主题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传诵。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5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5

相关推荐

  • 在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下如何向世界有效地讲述“宋词故事”?

    在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下如何向世界有效地讲述“宋词故事” 引言 宋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跨文化传播中,宋词面临着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受众认知不足等挑战。如何向世界有效讲述“宋词故事”,不仅需要挖掘其普世价值,还需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和策略。本文将从核心原则、实际案例和具体方法等方面展开探…

    2025年11月2日
    230
  • 如何用诗句描绘空无一人的马路?

    要用诗句描绘空无一人的马路,可以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营造一种孤寂、静谧或荒凉的氛围。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诗句,用以描绘这样的场景: “长街寂寂无人行,独留风声伴月明。” 这句诗通过“寂寂无人行”直接描述了马路的空荡,而“独留风声伴月明”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孤寂和宁静,只有风声和月光相伴。 “旷野孤路横天际,人影稀疏夜渐深。” 这里用“旷野孤路”来形容马路的空旷和…

    2024年12月14日
    3430
  • 李清照《声声慢》开篇的七组叠字究竟妙在何处?

    李清照《声声慢》开篇七组叠字的艺术奥秘 一、开篇叠字的独特形式 李清照《声声慢》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开篇,这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堪称空前绝后的语言创新。这十四字连续使用叠字手法,形成独特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张力,为整首词奠定了深沉悲凉的基调。 二、七组叠字的多维艺术魅力 1. 音韵层面的精妙设计 这七组叠字在音韵上构…

    2025年11月4日
    230
  • 一片冰心在玉壶哪首诗?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千古绝唱 一、诗歌原文及背景 “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七绝《芙蓉楼送辛渐》。全诗如下: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诗作于王昌龄被贬江宁(今南京)期间,是送别友人辛渐时所作。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虽遭贬谪,但高洁的品格始终未改。…

    2025年7月1日
    800
  • 谢婉莹(冰心)写了哪些诗?现代女性诗人的童心与母爱

    谢婉莹(冰心)的诗歌创作:现代女性诗人的童心与母爱 一、冰心诗歌的代表作品 谢婉莹(笔名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诗人之一,其诗歌以纯洁的童心和温暖的母爱为主题,开创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主要诗集包括: 1. 《繁星》(1923年):收录164首短诗,以自然意象和童真视角表达对生命的热爱。 *示例:《繁星·一》* “繁星闪烁着—— …

    2025年7月13日
    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