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荡离愁白日斜是哪首诗?
诗歌出处与作者
“浩荡离愁白日斜”出自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组诗中的第五首,创作于1839年(己亥年),共包含315首七绝,全面反映了龚自珍的政治理想、社会批判和人生感悟。
全诗内容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前两句:以“浩荡离愁”开篇,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心境,“白日斜”暗喻清王朝的衰败。
– 后两句:以“落红”自喻,表达虽远离官场,仍心系家国的情怀,“化作春泥更护花”成为传世名句。
重点内容解析
1. 时代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内忧外患。他因主张改革被排挤,辞官南归,诗中“离愁”既是对个人际遇的感慨,也暗含对国家的忧虑。
2. 艺术手法:
– 象征:以“落红”象征自身,体现牺牲与奉献精神。
– 对比:“白日斜”(衰败)与“春泥护花”(新生)形成强烈反差,突出诗人的理想主义。
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1. 教育领域:
后两句常被引用为教师奉献精神的象征。例如,某中学教师退休演讲中以“化作春泥更护花”自勉,引发共鸣。
2. 文化传播:
2023年央视纪录片《百年巨匠》用此诗诠释近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结合龚自珍生平,强化了诗句的历史深度。
总结
《己亥杂诗·其五》以凝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成为龚自珍的代表作之一。“落红不是无情物”更被广泛用于赞美无私精神,展现了古典诗歌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