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落锦官城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花落锦官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定居成都草堂期间所作,描绘了春雨润物无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重点内容:
– 作者:杜甫(唐代“诗圣”)
– 诗名:《春夜喜雨》
–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成都暂得安宁,诗中充满对生机与希望的赞美。
2. 全诗原文及赏析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落锦官城。
重点内容:
– “花落锦官城”:锦官城即成都别称,此句描绘雨后春花纷落的唯美画面,暗含对城市繁荣的赞美。
– 艺术特色:拟人化(“好雨知时节”)、动静结合(“江船火独明”)。
3. 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案例1:城市文化宣传
成都市常引用此句推广“天府之国”形象,如:
– 2023年成都文旅宣传片以“花落锦官城”为主题,展现城市历史与自然交融的独特魅力。
案例2:文学研究
学者王兆鹏在《唐诗经典研读》中分析:
> “杜甫通过‘润物细无声’与‘花落锦官城’的对比,隐含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春雨滋养万物,而落花象征战乱中凋敝的百姓。”
4. 常见误解辨析
– 误记为他诗:因“锦官城”意象鲜明,常被误认为李商隐或白居易作品。
– 正确记忆技巧:关联《春夜喜雨》的“春雨”主题及杜甫成都生涯。
5. 总结
“花落锦官城”是杜甫诗中兼具美学与人文价值的经典名句,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成都的文化符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