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月共潮生是哪首诗?

海上明月共潮生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

“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该句为全诗首联,完整原文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二、诗歌背景与解析

1. 创作背景

– 张若虚为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张若虚以此题创作,赋予新意。

2. 诗句解析

“共潮生”:通过拟人手法,将明月与潮水动态结合,展现江海交汇处月光随潮涌动的壮丽景象
– 艺术特色:以“春、江、花、月、夜”五元素交织,构成空灵唯美的意境。

三、实际案例:经典引用与影响

案例1:文学研究

– 学者闻一多评价此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 现代诗词鉴赏常以此句为例,分析唐代诗歌的空间构图与动静结合手法。

案例2:文化应用

2022年央视中秋晚会以该诗句为篇章主题,通过全息技术还原诗中美景。
– 苏州园林“网师园”月到风来亭楹联化用此句,体现古典诗词的现代传承。

四、延伸知识

– 全诗共36句,四句一换韵,结构严谨。
– 与李白《把酒问月》、苏轼《水调歌头》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咏月名篇

> 提示:此诗收录于《全唐诗》卷117,建议结合“滟滟随波千万里”“江畔何人初见月”等名句整体品读。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3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3

相关推荐

  • “月落乌啼霜满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月落乌啼霜满天:一幅凝练的秋夜羁旅图 # 意象解析:三重意境的叠加建构 月落作为视觉意象,奠定了全诗的时间基调。残月西沉不仅是夜尽天明的自然现象,更暗示着诗人彻夜未眠的生存状态。在唐诗体系中,落月意象常与羁旅愁思形成固定关联,如李白“床前明月光”中作为乡愁载体,而张继笔下的月落更强化了光明消逝后的心理黑暗。 乌啼以听觉冲击打破沉寂。寒鸦夜啼在传统审美中本就带…

    2025年10月25日
    370
  • 古诗中语言风格有哪些诗?解锁古诗的多样表达

    古诗中语言风格有哪些诗?解锁古诗的多样表达 一、古诗语言风格的分类 古诗的语言风格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豪放、婉约、清新、沉郁、质朴、绮丽等。这些风格通过诗人的用词、意象和情感表达得以体现,形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1. 豪放风格 特点:气势磅礴,情感奔放,多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代表诗人:李白、苏轼案例:> 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

    2025年6月1日
    1250
  • 宝玉的芙蓉女儿诔是写给谁的?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红楼梦》中《芙蓉女儿诔》献祭对象的专业分析文章。 宝玉的《芙蓉女儿诔》:明祭晴雯,实悲黛玉 《芙蓉女儿诘》是《红楼梦》全部诗文词赋中最长的一篇,是贾宝玉倾注全部心血与情感写就的祭文。它文采斐然、感情激越,堪称全书诗词曲赋中的一座高峰。然而,关于这篇诔文的真正献祭对象,历来是红学研究中一个极具魅力的议题。表面上看,它无疑是写给宝玉的贴身大丫…

    7小时前
    20
  • 黄河入海流出自哪首诗?

    黄河入海流出自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及背景 “黄河入海流”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如下: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五言绝句的经典之作,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时远眺黄河奔流入海的壮阔景象,同时蕴含了积极向上的哲理。 二、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1. 意象壮美: – “黄河入海流”以动…

    2025年6月24日
    850
  • 崔的诗句中,有哪些经典之作值得一读?

    崔氏家族在唐代文人中有着较高的声望,其中以崔湜、崔颢和崔铉等诗人的作品较为著名。特别是崔颢,其诗作常被誉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之一。以下是几首崔字诗人创作的经典诗句,值得一读: 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唐代·崔颢《黄鹤楼》这是崔颢最著名的诗句之一,也是《黄鹤楼》这首诗的开头。它描绘了黄河壮丽的景色,勾画出空旷、辽远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孤城…

    2024年12月27日
    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