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声振林樾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歌声振林樾”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全诗如下: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重点内容:
– 袁枚是清代性灵诗派代表人物,主张诗歌直抒胸臆。
– 此诗通过牧童的瞬间动作,生动展现童趣与自然之景。
二、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1. “歌声振林樾”的意境
– “振林樾”形容歌声嘹亮,回荡在树林间(“樾”指树荫)。
– 以声衬静,反衬出山林的幽深与牧童的天真烂漫。
2. 动态描写的妙用
– 从“骑黄牛”到“闭口立”,画面由动转静,突出牧童的机敏调皮。
案例对比:
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同样刻画儿童形象,但通过“侧坐莓苔草映身”的静态描写,与《所见》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
三、教学与实际应用
1. 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 小学教材常选此诗,帮助学生理解白描手法和童趣主题。
– 重点内容:可结合插图让学生模仿“闭口立”动作,加深体会。
2. 跨学科联想
– 音乐课可配乐朗诵,感受诗句的节奏感;美术课可绘制“牧童捕蝉”场景。
四、常见误解辨析
– 误记为他朝诗句:因语言通俗,易与唐代王维、孟浩然田园诗混淆。
– 纠正:清代诗歌更注重细节刻画,如袁枚另一名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五、延伸阅读建议
– 推荐袁枚《随园诗话》,了解其“性灵说”创作理念。
– 对比阅读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体会不同时代的田园诗风格。
总结:此诗以简练语言捕捉生活瞬间,是古典诗歌中“以小见大”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