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振林樾是哪首诗?

歌声振林樾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歌声振林樾”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全诗如下: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重点内容
– 袁枚是清代性灵诗派代表人物,主张诗歌直抒胸臆。
– 此诗通过牧童的瞬间动作,生动展现童趣与自然之景。

二、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1. “歌声振林樾”的意境
“振林樾”形容歌声嘹亮,回荡在树林间(“樾”指树荫)。
– 以声衬静,反衬出山林的幽深与牧童的天真烂漫。

2. 动态描写的妙用
– 从“骑黄牛”到“闭口立”,画面由动转静,突出牧童的机敏调皮。

案例对比
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同样刻画儿童形象,但通过“侧坐莓苔草映身”的静态描写,与《所见》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

三、教学与实际应用

1. 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 小学教材常选此诗,帮助学生理解白描手法童趣主题
重点内容:可结合插图让学生模仿“闭口立”动作,加深体会。

2. 跨学科联想
– 音乐课可配乐朗诵,感受诗句的节奏感;美术课可绘制“牧童捕蝉”场景。

四、常见误解辨析

– 误记为他朝诗句:因语言通俗,易与唐代王维、孟浩然田园诗混淆。
纠正:清代诗歌更注重细节刻画,如袁枚另一名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五、延伸阅读建议

– 推荐袁枚《随园诗话》,了解其“性灵说”创作理念。
– 对比阅读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体会不同时代的田园诗风格。

总结:此诗以简练语言捕捉生活瞬间,是古典诗歌中“以小见大”的典范。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4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4

相关推荐

  • 寺中月的诗,有哪些静谧之美?

    “寺中月”作为诗歌中的一个常见意象,往往承载着诗人对静谧、空灵、禅意等美感的追求。以下是一些体现寺中月静谧之美的诗作: 皎然禅师《五言南池杂咏五首·水月》 “夜夜池上观,禅心坐月边。虚无色可取,皎洁意难传。若向空心了,长如影正圆。”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夜在池边观赏月亮的情景,通过“禅心坐月边”的表述,将禅修的心境与月亮的皎洁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静谧氛围…

    2024年10月4日
    2350
  • 关于诗的常识有哪些?诗词爱好者必备知识库

    关于诗的常识有哪些?诗词爱好者必备知识库 # 一、诗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诗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从形式可分为: 1. 古体诗(如《诗经》《楚辞》)2. 近体诗(唐代成熟的格律诗)3. 现代诗(自由体新诗) 案例:李白《静夜思》属于五言绝句(近体诗),而《将进酒》则是古体诗的代表作。 # 二、核心要素解析 # 1. 格…

    2025年5月8日
    1070
  •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哪首诗?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出自哪首诗? 1. 名句的出处与背景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并非出自诗歌,而是源自《孟子·告子下》中的名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如下:>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段文字阐述了逆境对人成长的磨砺作用,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修养与成就的经典…

    2025年6月24日
    710
  • 宁波初中边塞诗有哪些?在地域文化中感受戍边情怀

    宁波初中边塞诗有哪些?在地域文化中感受戍边情怀 一、宁波初中教材中的边塞诗概览 宁波初中语文教材(以部编版为例)收录了多首经典边塞诗,这些作品既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承载着深厚的戍边情怀和地域文化特色。以下是教材中常见的边塞诗: 1. 《使至塞上》(王维) – 重点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通过壮阔的塞外风光,展现戍边…

    2025年6月1日
    800
  • 青年时的诗有哪些?青春写作与成长主题创作

    青年时的诗有哪些?青春写作与成长主题创作 一、青年诗歌的核心主题 青年时期的诗歌往往围绕自我探索、理想追求、情感波动和社会观察展开。这些主题反映了青春期的独特心理状态:1. 自我认同:如顾城《一代人》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以隐喻表达对个体命运的思考。2. 理想主义: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通过质朴语言描绘对纯粹生活的向往,“从明天起…

    2025年5月8日
    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