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山鸟飞绝是哪一首诗?
一、诗歌出处及作者
“千山鸟飞绝”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诗如下:
> 江雪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所作,通过描绘空寂寒冷的雪景和孤傲的渔翁形象,表达了诗人政治失意后的孤高心境。
—
二、诗歌解析与重点内容
1. 意象分析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以夸张手法渲染极致的寂静与荒凉,“绝”“灭”二字强化了环境的空无。
– “孤舟”“独钓”:渔翁的形象是诗人的自我投射,体现其“虽处逆境却坚守孤高”的精神。
2. 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仅用20字勾勒出画面,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 对比强烈:大范围的“无”(鸟绝、人灭)与小范围的“有”(孤舟、渔翁)形成鲜明对比。
—
三、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1. 文学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江雪》常被用作“托物言志”的典型案例。教师通过分析渔翁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柳宗元“不与世俗同流”的品格。
2. 文化衍生
– 影视作品:纪录片《诗词中国》曾以动画还原《江雪》画面,突出其“禅意与孤独美”。
– 书法艺术:明代书法家文徵明曾书写《江雪》,其冷峻的笔法与诗意高度契合(见下图案例)。
 *(注:此处为示意链接,实际需替换为真实图片)*
—
四、延伸思考
柳宗元通过《江雪》展现了“逆境中的精神超越”,这一主题对现代人仍有启示:在快节奏社会中,如何保持内心的独立与宁静?诗中渔翁的“独钓”或许是一种答案。
重点结论:
《江雪》不仅是唐诗中的写景名篇,更是一首“孤绝之境见风骨”的哲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