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出自哪首诗?

大漠孤烟直出自哪首诗?

1. 诗句出处与背景

“大漠孤烟直”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全诗如下: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此诗是王维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奉命出使凉州时所作,描绘了塞外壮阔苍凉的景象。“孤烟直”常被解读为烽火台报警的狼烟(因大漠无风,烟柱笔直上升),或塞外牧民烧柴的炊烟。

2. 诗句的艺术价值

画面感极强:通过“直”与“圆”的几何对比,展现大漠的辽阔与荒寂。
情感寄托:孤烟象征诗人孤寂的旅途,落日则暗含对家国的思念。
后世评价:清代学者王国维称此联为“千古壮观”(《人间词话》)。

3. 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地理考证:学者通过“长河”(可能指黄河或黑河)与“大漠”(今甘肃、内蒙古交界)推断王维出使路线。
文化衍生
– 张艺谋电影《英雄》中,大漠场景的构图灵感直接来源于此诗。
敦煌旅游宣传常引用此句,突出西北风光的雄浑(如莫高窟官方介绍)。

4. 常见误解辨析

误记作者:有人误将此诗归于岑参(因其擅长边塞诗),但王维的“诗中有画”风格更贴合此句。
“孤烟”释义:部分学者提出“孤烟”可能是沙漠旋风(尘卷风),但主流观点仍支持烽烟说。

5. 总结

“大漠孤烟直”不仅是王维边塞诗的代表,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运用的典范。其跨越千年的生命力,印证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艺术高度。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4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4

相关推荐

  • 李商隐的诗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有何内在联系?

    李商隐的诗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有何内在联系? 一、引言:跨越时代的艺术共鸣 李商隐(约813-858)作为晚唐诗歌的集大成者,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宋代婉约词派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情感表达的含蓄蕴藉、意象营造的精微雅致,更在于对内心世界深度开掘的创作取向。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二者在艺术手法和审美追求上的传承关系。 二、情感表达的私语化转…

    2小时前
    10
  • 郑燮的竹风兰韵:扬州八怪之一的诗作有何独特魅力?

    郑燮的竹风兰韵:扬州八怪之一的诗作有何独特魅力? 一、郑燮的艺术地位与时代背景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生活在康乾盛世,却以叛逆精神和创新意识打破传统文人画的桎梏,其诗作与书画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竹风兰韵”风格。 重点内容:郑燮的诗作以“真性情”为核心,融合了文人雅趣与市井气息,兼…

    2025年6月7日
    880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何能穿越时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解析 引言:千年诗句的生命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这两句诗,历经千年仍深深打动着每一代中国人。这短短十个字为何能突破时空限制,持续引发强烈共鸣?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情感内核的普世价值 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这两句诗成功穿越时空的首要原…

    2025年10月25日
    320
  • 哪些诗句能体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能体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的诗句有很多,这些诗句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以下是一些经典之作: 宋代 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句以莲花为喻,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赞美与追求。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借孤鸿之姿,表现了自己在逆境中仍保持高洁情操的坚韧…

    2024年12月14日
    3130
  • 内涵深刻的诗有哪些?思想深度的文学探索

    内涵深刻的诗有哪些?思想深度的文学探索 一、诗歌的内涵与思想深度 诗歌作为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其价值不仅在于语言的美感,更在于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升华。内涵深刻的诗歌往往具备以下特征:– 多重象征意义:通过意象的叠加,传递超越字面的哲理。– 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探讨生命、死亡、自由等永恒主题。– 社会批判性:揭露现实矛盾,反映…

    2025年4月24日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