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重锦官城出自哪首诗?

花重锦官城出自哪首诗?

诗歌出处

“花重锦官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定居成都草堂期间所作,描绘了春雨滋润万物、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原诗全文: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重点内容解析

1. “花重锦官城”的含义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因三国时期蜀汉在此设锦官管理织锦而得名。
“花重”指雨后花朵饱含水分,显得沉甸甸的,同时也暗示繁花似锦的景象。
– 这句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春雨后成都繁花盛开、生机勃勃的画面。

2. 杜甫与成都的关系
–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成都,建草堂定居,创作了大量描写当地风物的诗作。
《春夜喜雨》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体现了杜甫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实际案例:现代文化中的引用

1. 城市品牌宣传
– 成都市常以“花重锦官城”作为旅游宣传语,突出其“天府之国”的富庶与诗意。
– 例如:成都文旅局推出的“春日赏花”活动中,直接引用此句作为主题标语。

2. 文学与艺术创作
– 当代诗人余光中在《成都行》中化用此句:“雨后锦官城,花重千年梦”,致敬杜甫。
– 2023年央视纪录片《诗词中国》中,专门用此句展现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

总结

“花重锦官城”不仅是杜甫笔下春雨润物的经典意象,更成为成都的文化符号。其艺术价值地域关联性使其跨越千年仍被广泛传播与应用。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4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4

相关推荐

  • 叶嘉莹先生是如何用生命诠释诗词的?

    叶嘉莹先生:以生命诠释诗词的灵魂 引言:诗与生命的交融 叶嘉莹先生将诗词研究与个人生命体验完美融合,创造了独特的学术境界与人生境界。这位享誉国际的诗词大家,不仅以学术成就著称,更以生命实践彰显了中华诗词的永恒价值。她的治学之路,是一条用生命体验诗词、用诗词升华生命的非凡旅程。 生命苦难中的诗词力量 战乱流离中的精神支撑 叶嘉莹生于1924年,经历了抗日战争、…

    3天前
    30
  • 有哪些是王安石写的诗?荆公诗词中的变法思想与人生感悟

    王安石诗词中的变法思想与人生感悟 一、王安石的代表性诗作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诗作以思想深刻、语言精炼著称。以下是他部分代表性诗作: 1.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描绘新年景象,隐含变革旧制的寓意,与他的变法思想相呼应。* 2. 《泊船…

    2025年6月24日
    820
  • 韩愈为何要倡导“古文运动”?

    韩愈为何要倡导“古文运动”? 一、引言:时代背景与核心问题 唐代中期,文坛盛行骈文——一种注重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的文体。然而这种文体逐渐陷入形式僵化和内容空洞的困境。韩愈作为儒家思想家,敏锐意识到文体改革与思想复兴的关联性,由此发起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 二、核心动因分析 1. 思想重建:对抗佛道兴盛 唐代佛教、道教空前繁荣,儒家思想体系受到冲击。韩愈在《原道…

    2025年10月25日
    280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如何用色彩营造边塞乡愁?

    李益边塞诗中的色彩建构与乡愁审美——以《夜上受降城闻笛》为中心 一、冷色调系统的建构与视觉冲击 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通过”沙似雪””月如霜”的意象组合,构建出完整的冷色调视觉系统。首句”回乐峰前沙似雪”将漠北沙碛转化为皑皑白雪的视觉印象,这种色彩转换具有多重审美效果:–…

    2025年11月9日
    130
  • 明日复明日出自哪首诗?

    明日复明日出自哪首诗? 《明日歌》的出处与作者 “明日复明日” 出自明代诗人钱福的《明日歌》。这首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诫人们珍惜时间,避免拖延。全诗如下: >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

    2025年7月1日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