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问酒家何处有是哪首诗?
诗歌出处与作者
“借问酒家何处有”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全诗如下: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凄凉氛围和行人的愁绪,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诗歌解析
1. 创作背景
–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
– 《清明》创作于其宦游途中,反映了唐代寒食、清明节气的民俗与情感。
2. 重点诗句赏析
– “雨纷纷”:用环境烘托哀愁,“纷纷”二字既写雨丝细密,又暗指情绪纷乱。
– “欲断魂”:极言行人的悲戚,与节日祭扫的哀思相呼应。
– “牧童遥指”:以动态画面收尾,“杏花村”成为经典意象,后世常借指酒乡。
实际案例:文化影响
1. 酒文化衍生
– 因诗中提及“酒家”,多地(如山西汾阳、安徽池州)争相将本地命名为“杏花村”,并发展酒产业。
– 例如:山西汾酒以“杏花村”为品牌,广告语直接引用杜牧诗句。
2. 教育应用
– 该诗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节气诗和情景交融的范例。
– 教师常引导学生分析“借问”的含蓄表达与牧童形象的活泼对比。
总结
《清明》通过白描手法,将自然、人文与情感融为一体。“借问酒家何处有”不仅是寻酒之问,更成为中国文学中孤独与慰藉的象征,其影响力跨越千年,渗透至商业、教育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