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是哪一首诗?

大漠孤烟直是哪一首诗?

1. 诗歌出处与作者

“大漠孤烟直”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全诗如下: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重点内容:这两句诗被誉为“千古壮观”(王国维《人间词话》),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塞外雄浑苍凉的景象。

2. 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2.1 意象分析

大漠孤烟直:描写沙漠中烽火台升起的狼烟(古代军事信号),因无风而笔直上升,凸显塞外的空旷与寂寥。
长河落日圆:黄河(一说泛指河流)与落日形成几何对比,圆润的落日与平直的地平线构成强烈视觉冲击。

重点内容:王维通过“直”与“圆”的对比,以绘画般的构图展现边塞的壮美,体现其“诗中有画”的风格。

2.2 实际案例:敦煌戈壁的实景印证

现代学者在甘肃敦煌戈壁考察时发现,当地干燥无风的气候条件下,烽烟确实呈现近乎笔直的上升状态,与诗句描述高度吻合。这一现象印证了王维写实的观察力。

3. 诗歌背景与历史意义

3.1 创作背景

公元737年,王维奉命出使凉州(今甘肃武威),慰问战胜吐蕃的将士。途中所见所感化为此诗,既表达孤寂之情,又暗含对边关将士的赞颂。

3.2 文化影响

– 成为边塞诗的典范,后世常引用此句描绘西北风光(如余秋雨《文化苦旅》中对敦煌的描写)。
– 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唐诗意象教学的经典案例。

重点内容:该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为研究唐代边塞军事、地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4. 延伸思考:为何这句诗广为传诵?

画面感强:仅10字即构建出立体场景,符合现代“短视频思维”的视觉传播。
情感共鸣:孤独与壮美交织,引发人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案例:2023年央视纪录片《河西走廊》中,导演特意用航拍镜头还原“长河落日圆”的画面,弹幕刷屏“课本照进现实”。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大漠孤烟直”不仅是王维的代表作,更是中国诗歌中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4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4

相关推荐

  • 毛主席古诗有哪些?毛主席的古诗词创作

    毛主席的古诗创作丰富多样,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豪放的性格以及对中国革命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毛主席古诗词创作的概述和精选作品推荐: 毛主席古诗词创作的概述 毛主席的古诗词创作贯穿了他的整个革命生涯,从青年时代到晚年,他都有不少佳作问世。他的诗词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毛主席的古诗词创作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奔放的激情,又…

    2024年10月2日
    2740
  • 《念奴娇》词牌的声情特点,如何与苏轼的赤壁怀古主题相得益彰?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念奴娇》词牌与苏轼《赤壁怀古》相得益彰的专业文章。 《念奴娇》词牌的声情特质与苏轼《赤壁怀古》的主题融合 《念奴娇》作为宋词长调中的经典词牌,以其独特的声韵格律,天然地承载着一种豪迈悲壮、雄浑开阔的情感基调。而当苏轼将其运用于《赤壁怀古》这一历史题材时,词牌的声情特点与词作的文学主题达到了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至高境界。本文将从词牌的声情特…

    2025年11月5日
    270
  • 榴花开欲然是哪首诗?

    榴花开欲然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榴花开欲然”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这首诗是韩愈为友人张十一旅舍中的石榴花所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石榴花的艳丽姿态。 全诗内容:>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青苔落绛英。 二、诗句解析 1. “榴…

    2025年6月28日
    780
  • 《卜算子·咏梅》中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和南宋文学家陆游各自创作的一首咏梅词,两首词各有千秋,好词好句众多。以下是对两首词中经典词句的归纳: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好词好句: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两句用人所共知的自然界节序更替现象,先为梅花描绘了一个既艰难又充满希望的环境,给人以希望和向往,启示人们以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现实。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极力渲染梅…

    2024年11月27日
    2250
  • 李清照的醉花阴如何以花写人?

    李清照《醉花阴》如何以花写人:物我交融的抒情典范 一、薄雾浓云中的菊花隐喻 李清照在《醉花阴》开篇即营造特殊氛围:”薄雾浓云愁永昼”,继而通过”东篱把酒黄昏后”的典型场景,引出”有暗香盈袖”的细节描写。菊花作为词人自身的物化象征,在此实现了三重对应关系: – 时空对应:重阳佳…

    3天前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