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灼炎天光: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
“背灼炎天光”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叙事长诗《观刈麦》。该诗是白居易早期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生动描绘了农民在酷暑中劳作的艰辛。
诗句上下文节选: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二、诗句解析
1. 字面意义
– “背灼”:背部被阳光灼烧。
– “炎天光”:夏日炽烈的阳光。
– 全句生动刻画农民弯腰割麦时,背部被烈日炙烤的痛苦。
2. 艺术手法
– 白描手法:不加修饰地呈现劳动场景。
– 对比手法:与后文“力尽不知热”形成反差,突出农民为生计忍耐极限的悲凉。
三、现实意义与案例
案例:现代农业劳动者的高温困境
2022年浙江某地小麦收割季,气温达38℃,农民李某某在田间作业时中暑晕倒。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对农业劳动者高温保护的关注,与白居易诗中描绘的困境跨越千年形成呼应。
数据支持:
| 时期 | 高温相关农业事故率 |
|————|——————–|
| 2015-2020年 | 年均上升12% |
四、延伸思考
1. 文学价值:诗句以极简语言传递深刻社会观察,体现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理念。
2. 当代启示:需加强农业机械化普及和高温劳动保护,避免“背灼炎天光”仍是劳动者的真实写照。
重点结论:该诗句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观察古代与现代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