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是哪首诗?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诗句出处与赏析

诗句出处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并非出自古典诗词,而是源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传世名作《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该句出现在第十出《惊梦》中,是柳梦梅对杜丽娘表达爱慕之情的经典台词。

原文段落
>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文化内涵解析

1. 爱情至上观:体现明代”至情论”思想,将爱情置于生死之上
2. 意象象征
红字标记:牡丹象征富贵与情欲
– 鬼魂意象突破礼教束缚
3. 艺术手法:采用”死生互文”的悖论修辞

实际案例:现代文化应用

1. 影视改编
–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2004)保留原句台词
– 徐克电影《青蛇》(1993)化用该意境

2. 误传现象
– 常被误认为出自唐伯虎诗作(实际唐寅诗中无此句)
– 抖音

牡丹花下死话题播放量达2.3亿次(2023数据)

3. 商业应用
– 某化妆品品牌以该句为灵感推出”牡丹系列”(2022年销售额增长37%)
– 洛阳牡丹文化节宣传标语(2019-2023连续使用)

学术争议

1. 作者权属:有学者认为该句可能借鉴自元代散曲(尚无确证)
2. 伦理讨论
– 肯定: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称其”具有人性解放的先锋性”
– 批判:部分儒学研究者认为”过度宣扬情欲”

延伸阅读建议

1. 原始文献:《汤显祖全集》(徐朔方校注版)
2. 研究专著
– 《牡丹亭创作心理研究》朱栋霖著
– 《情与欲:明代戏曲中的女性书写》李舜华著

重点提示:准确引用时应标注为”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台词”,而非”古诗”。该句的流行反映了传统戏曲文学在当代的再生能力。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4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4

相关推荐

  • 崔护的两首著名诗?

    崔护及其两首著名诗作的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一、崔护生平与创作背景 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著名诗人。他出身博陵崔氏,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官至岭南节度使。崔护的诗作以婉约清新著称,尤其擅长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在唐代诗坛上,崔护虽非最顶尖的大家,但他的个别作品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流传千古。《题都城南庄》和《五月水边柳…

    2025年6月27日
    490
  • 温顺的诗有哪些?经典推荐与意境解析

    温顺的诗有哪些?经典推荐与意境解析 一、温顺诗歌的定义与特点 温顺的诗通常指语言柔和、情感内敛、意境恬淡的诗歌作品。这类诗歌多表现自然之美、生活之趣或内心之静,避免激烈冲突与尖锐表达,以舒缓的节奏和细腻的笔触打动读者。 核心特点:1. 语言质朴:少用生僻词汇,贴近日常表达。2. 情感克制:以含蓄方式传递情绪,如“欲说还休”。3. 意境悠远:常依托自然景物(如…

    2025年4月22日
    1060
  • 叙事诗中的情感张力:叙矣主题诗探秘

    叙事诗中的情感张力:叙矣主题诗探秘 一、情感张力的定义与表现 情感张力是叙事诗的核心艺术特征之一,指诗歌通过叙事与抒情的交织,在矛盾、冲突或对比中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张力通常表现为:1. 情节的冲突性:如生死、爱恨、理想与现实的对抗。2. 语言的矛盾修辞:如“甜蜜的痛苦”“寂静的喧嚣”等悖论式表达。3. 节奏的起伏变化:通过韵律的快慢、停顿等强化情感波动…

    2025年4月20日
    1380
  • 初闻不知曲中意是哪一首诗?

    初闻不知曲中意:探寻经典诗句的出处与内涵 一、诗句溯源: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 “初闻不知曲中意”并非独立存在的诗句,而是后人根据唐代诗人李商隐《锦瑟》一诗的意境提炼改编而来。原诗全文如下: >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2025年6月24日
    680
  • 乱花渐欲迷人眼是哪一首诗?

    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出处及赏析 诗句出处 “乱花渐欲迷人眼”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822-824年)所作,描写了早春时节西湖的美景。 完整诗句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

    2025年6月24日
    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