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日依山尽是出自哪一首诗?
1. 诗歌背景与出处
“白日依山尽”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五言绝句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唱”,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象和诗人豁达的胸襟。
重点内容:
– 作者:王之涣(688—742),盛唐边塞诗人代表。
– 诗体:五言绝句,共20字。
– 创作背景:诗人登临鹳雀楼(今山西永济)时触景生情所作。
2. 全诗内容与翻译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山峦缓缓西沉,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若想眺望更远的风景,需再登上一层高楼。
重点内容:
– 前两句写景(白日、黄河的动态美),后两句抒情(登高望远的哲理)。
– 名句“更上一层楼”被广泛引用,象征进取精神。
3.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案例1:教育领域
– 语文教材:该诗被收录于中小学课本,作为古诗启蒙范例。教师通过分析“依山尽”“入海流”的动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画面感。
– 考试题目:2022年某地中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更上一层楼”写出自己的成长经历。
案例2:文化传播
– 书法作品:书法家常以《登鹳雀楼》为创作题材,如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名家行书版本。
– 旅游推广:山西永济鹳雀楼景区以诗句为宣传标语,吸引游客体验“诗中之景”。
4. 诗歌的艺术特色
重点内容:
– 对仗工整:“白日”对“黄河”,“依山尽”对“入海流”。
– 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人生境界。
– 以小见大:通过登楼小事,表达无限哲思。
5. 常见误解辨析
– 误传作者:有人误记为李白或杜甫作品,需强调王之涣的著作权。
– 误读意象:“白日”指夕阳,非正午太阳;“千里目”是夸张手法,非实际距离。
总结:《登鹳雀楼》以简练语言传递深刻哲理,其名句至今仍激励人们追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