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是哪一首诗?

Random Image

白日依山尽是出自哪一首诗?

1. 诗歌背景与出处

“白日依山尽”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五言绝句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唱”,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象和诗人豁达的胸襟。

重点内容
– 作者:王之涣(688—742),盛唐边塞诗人代表。
– 诗体:五言绝句,共20字。
– 创作背景:诗人登临鹳雀楼(今山西永济)时触景生情所作。

2. 全诗内容与翻译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山峦缓缓西沉,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若想眺望更远的风景,需再登上一层高楼。

重点内容
– 前两句写景(白日、黄河的动态美),后两句抒情(登高望远的哲理)。
– 名句“更上一层楼”被广泛引用,象征进取精神。

3.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案例1:教育领域

语文教材:该诗被收录于中小学课本,作为古诗启蒙范例。教师通过分析“依山尽”“入海流”的动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画面感。
考试题目:2022年某地中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更上一层楼”写出自己的成长经历。

案例2:文化传播

书法作品:书法家常以《登鹳雀楼》为创作题材,如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名家行书版本。
旅游推广:山西永济鹳雀楼景区以诗句为宣传标语,吸引游客体验“诗中之景”。

4. 诗歌的艺术特色

重点内容
对仗工整:“白日”对“黄河”,“依山尽”对“入海流”。
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人生境界。
以小见大:通过登楼小事,表达无限哲思。

5. 常见误解辨析

– 误传作者:有人误记为李白或杜甫作品,需强调王之涣的著作权。
– 误读意象:“白日”指夕阳,非正午太阳;“千里目”是夸张手法,非实际距离。

总结:《登鹳雀楼》以简练语言传递深刻哲理,其名句至今仍激励人们追求进步。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相关推荐

  • 明清的诗词有哪些独特风格?

    明清时期的诗词作品丰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这些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代诗词风格 豪放洒脱、开放自由: 明代文人注重思想、意境与情感的表达,诗词作品往往格调多样,既有文人雅致、儒雅清丽之作,也有以农民、庶民生活为主题的民间诗。 明代诗词常以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对自然的钟爱与向往。例如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充满了豪情壮…

    2024年10月3日
    3050
  •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哪首诗?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诗作溯源 一、核心诗句出处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出自宋代汪洙的《神童诗·四喜》,全诗为:>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四句诗被后世合称为”人生四喜“,其中后两句尤为经典,成为描述婚姻美满与科举及第两大人生巅峰时刻的固定表达。 二、诗句的文学价…

    2025年6月24日
    510
  • 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端午节的古诗众多,这些诗作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还寄托了人们对屈原等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端午节古诗: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端午节山村中的所见所感,以及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吃粽子、挂艾草等。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

    2024年9月14日
    2310
  • 表现自强不息精神的诗句有哪些?

    表现自强不息精神的诗句众多,它们以精炼的语言展现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诗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这句话是自强不息精神的经典表述,意味着君子应如天体般不断运行,永不停息地追求进步与提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自曹操《龟虽寿》。以老骥自喻,表达了即便年岁已高,仍怀有远大志向和不懈追求…

    2024年12月14日
    2760
  • 李白豪放不羁的诗句有哪些,如何体现其个性?

    李白以其豪放不羁、自信洒脱的个性著称,他的诗句中充满了这种独特的气质。以下是一些体现李白豪放不羁个性的诗句及其分析: 诗句示例 诗句 诗名 体现的个性特点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自信、豪放,表现出诗人对自我才华的极度自信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 豪迈、壮志,以大鹏自比,展现诗人远大…

    2024年12月20日
    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