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是哪一首诗?

白日依山尽是出自哪一首诗?

1. 诗歌背景与出处

“白日依山尽”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五言绝句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唱”,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象和诗人豁达的胸襟。

重点内容
– 作者:王之涣(688—742),盛唐边塞诗人代表。
– 诗体:五言绝句,共20字。
– 创作背景:诗人登临鹳雀楼(今山西永济)时触景生情所作。

2. 全诗内容与翻译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山峦缓缓西沉,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若想眺望更远的风景,需再登上一层高楼。

重点内容
– 前两句写景(白日、黄河的动态美),后两句抒情(登高望远的哲理)。
– 名句“更上一层楼”被广泛引用,象征进取精神。

3.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案例1:教育领域

语文教材:该诗被收录于中小学课本,作为古诗启蒙范例。教师通过分析“依山尽”“入海流”的动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画面感。
考试题目:2022年某地中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更上一层楼”写出自己的成长经历。

案例2:文化传播

书法作品:书法家常以《登鹳雀楼》为创作题材,如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名家行书版本。
旅游推广:山西永济鹳雀楼景区以诗句为宣传标语,吸引游客体验“诗中之景”。

4. 诗歌的艺术特色

重点内容
对仗工整:“白日”对“黄河”,“依山尽”对“入海流”。
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人生境界。
以小见大:通过登楼小事,表达无限哲思。

5. 常见误解辨析

– 误传作者:有人误记为李白或杜甫作品,需强调王之涣的著作权。
– 误读意象:“白日”指夕阳,非正午太阳;“千里目”是夸张手法,非实际距离。

总结:《登鹳雀楼》以简练语言传递深刻哲理,其名句至今仍激励人们追求进步。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3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4

相关推荐

  • “锡”有哪些相关词语?

    “锡”是一个多义词,它既可以指一种金属元素,也可以作为姓氏或其他含义。以下是与“锡”相关的一些词语: 一、与金属元素“锡”相关的词语 锡箔:涂着一层薄锡的纸,做成元宝形,迷信的人用来给鬼神焚化。 锡纸:一种涂上或贴以像银的膜状金属纸,常用于食品包装等。 焊锡:用于焊接铜、铁等的低熔点锡铅合金。 锡锭:浇铸成锭块的商品锡,经过部分精炼,但仍含有少量不同杂质。 …

    2024年11月25日
    2000
  • 刘基有哪些诗?明代谋士的诗文世界揭秘

    刘基有哪些诗?明代谋士的诗文世界揭秘 一、刘基的生平与文学地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作为朱元璋的重要谋士,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卓越贡献,同时也在文学领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二、刘基诗歌的主要特点 刘基的诗歌创作具有以下鲜明特点:1. 忧国忧民:反映元末明初的社会动…

    2025年4月19日
    1150
  • 古代革命诗有哪些?改朝换代的文学见证

    古代革命诗有哪些?改朝换代的文学见证 一、革命诗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革命诗是指反映社会变革、政权更迭或民众抗争的诗歌作品。在中国古代,这类诗歌常以隐喻、比兴等手法表达对旧秩序的批判和对新秩序的期待,成为改朝换代的文学见证。 二、典型古代革命诗案例 1. 《诗经·国风·硕鼠》 – 时代背景:西周至春秋时期,反映民众对剥削阶级的控诉。– 革…

    2025年4月24日
    1210
  • 有哪些诗描写夏天的诗句?诗词中的盛夏光年与情感投射

    诗词中的盛夏光年与情感投射:经典诗句解析 一、盛夏的自然意象 古代诗人常以鲜明的自然元素勾勒夏季特征,如烈日、蝉鸣、荷花等,形成独特的审美符号。 1. 杨万里《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以微观视角捕捉初夏荷塘的生机,“尖尖角”与蜻蜓的互动体现动态美感。 2.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2025年6月24日
    600
  • 君问归期未有期出自哪一首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出自哪一首诗? 诗歌出处与背景 “君问归期未有期”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夜雨寄北》。全诗如下: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巴蜀(今四川一带)漂泊时所作,表达了对远方亲友(一说为妻子)的思念之情。“未有期”三字点明归期难定,而“巴山夜雨”的意象既写实景,又隐喻孤…

    2025年6月24日
    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