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是哪一首诗?

Random Image

白日依山尽是出自哪一首诗?

1. 诗歌背景与出处

“白日依山尽”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五言绝句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唱”,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象和诗人豁达的胸襟。

重点内容
– 作者:王之涣(688—742),盛唐边塞诗人代表。
– 诗体:五言绝句,共20字。
– 创作背景:诗人登临鹳雀楼(今山西永济)时触景生情所作。

2. 全诗内容与翻译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山峦缓缓西沉,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若想眺望更远的风景,需再登上一层高楼。

重点内容
– 前两句写景(白日、黄河的动态美),后两句抒情(登高望远的哲理)。
– 名句“更上一层楼”被广泛引用,象征进取精神。

3.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案例1:教育领域

语文教材:该诗被收录于中小学课本,作为古诗启蒙范例。教师通过分析“依山尽”“入海流”的动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画面感。
考试题目:2022年某地中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更上一层楼”写出自己的成长经历。

案例2:文化传播

书法作品:书法家常以《登鹳雀楼》为创作题材,如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名家行书版本。
旅游推广:山西永济鹳雀楼景区以诗句为宣传标语,吸引游客体验“诗中之景”。

4. 诗歌的艺术特色

重点内容
对仗工整:“白日”对“黄河”,“依山尽”对“入海流”。
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人生境界。
以小见大:通过登楼小事,表达无限哲思。

5. 常见误解辨析

– 误传作者:有人误记为李白或杜甫作品,需强调王之涣的著作权。
– 误读意象:“白日”指夕阳,非正午太阳;“千里目”是夸张手法,非实际距离。

总结:《登鹳雀楼》以简练语言传递深刻哲理,其名句至今仍激励人们追求进步。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 关于秋天的诗有哪些呀?在落叶纷飞中感受诗意

    关于秋天的诗有哪些呀?在落叶纷飞中感受诗意 秋天,作为四季中最富诗意的季节,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从古至今,无数诗人以秋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本文将为您盘点中外经典秋诗,并结合实际案例,带您领略落叶纷飞中的诗意。 一、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秋天 1. 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笔下秋景的经典写照。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

    2025年6月1日
    410
  • 林则徐诗歌遗产:虎门销烟背后的文人情怀

    林则徐诗歌遗产:虎门销烟背后的文人情怀 一、林则徐的双重身份:政治家与诗人 林则徐(1785-1850)以虎门销烟的壮举闻名于世,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同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贯穿一生,既记录了历史事件,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人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成为传世名句,体现了其以诗言志的文人传统。 二、诗歌中的家国…

    2025年4月20日
    760
  • 秋有哪些诗?古诗词里描绘秋天的百种风情

    古诗词里描绘秋天的百种风情 一、秋的诗意与情感基调 秋天在古诗词中常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既有“悲秋”的萧瑟,也有“喜秋”的明快。文人墨客通过意象组合(如落叶、鸿雁、霜露等),将个人际遇与自然景象交融,形成独特的审美意境。 1. 悲秋:萧瑟与孤寂的象征 案例:–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

    2025年4月15日
    580
  • 有哪些哲理诗?诗词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启示录

    哲理诗中的生命智慧: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启示录 一、哲理诗的定义与价值 哲理诗是以诗歌形式表达哲学思考、人生智慧的文学体裁,通过意象、隐喻和凝练的语言揭示宇宙规律与人性本质。中国古代诗人常将自然观察与生命体验结合,形成跨越时空的智慧结晶。 核心价值:– 以诗喻理:将抽象哲理具象化(如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 情感…

    2025年4月15日
    780
  • 古诗中有哪些关于孝敬父母的深情诗句?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孝敬父母的深情诗句,它们以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敬爱、感激和思念之情。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诗句: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深情地描绘了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裳的情景,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子女难以报答的感激之情。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孟浩然 十五彩衣…

    2024年12月14日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