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道西风瘦马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古道西风瘦马”出自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著名作品《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浓郁的羁旅愁思。
诗句全文:
>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二、艺术特色与赏析
1. 意象叠加:全篇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等意象的密集排列,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
2. 对比手法:“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与游子的孤独形成强烈反差,强化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情。
3. 语言凝练:全曲仅28字,却画面感极强,体现了元曲“以少胜多”的艺术特点。
重点内容: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中,“瘦马”既暗示旅途艰辛,也隐喻游子自身的憔悴,是全曲情感升华的关键。
三、实际案例: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
1. 文学教学:该诗被收入中国语文教材,作为古典诗词意象分析的典型案例。
2. 艺术再创作:
– 画家徐悲鸿曾以此诗为题创作水墨画,突出“瘦马”的苍劲形象。
– 日本作家井上靖在《西域物语》中引用此句,表达对丝绸之路的遥想。
3. 流行文化:游戏《剑网3》将“古道西风”设定为门派套装名称,体现传统文学的现代转化。
四、延伸思考
– 与唐代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比,两者均以景物写情,但马致远的作品更侧重个体生命的漂泊感。
– 当代诗人余光中《乡愁》中的“邮票”“船票”意象,可视为对元曲意象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
总结:通过分析“古道西风瘦马”的出处、艺术手法及实际影响,可见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建议读者结合马致远的其他作品(如《汉宫秋》)进一步理解其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