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莽昆仑是哪首诗?

横空出世莽昆仑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横空出世莽昆仑”出自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创作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途中。这首词以昆仑山为意象,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命运和人类未来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宏大的革命理想。

关键背景信息

创作时间:1935年(长征关键时期)
主题:借昆仑山的雄伟气势,表达“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抱负。

二、全词内容与解析

《念奴娇·昆仑》全文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
>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重点内容标红

1. “横空出世莽昆仑”:开篇即以昆仑山的磅礴气势象征中国革命的崛起。
2. “安得倚天抽宝剑”:体现毛泽东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豪情。
3. “环球同此凉热”:表达国际主义理想,追求世界公平。

三、实际案例:诗词的现代解读

案例1:文学研究

– 学者指出,词中“昆仑”不仅是地理意象,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例如,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毛泽东通过昆仑山“重构了传统山水诗的宏大叙事”。

案例2:政治寓意

– 2021年央视纪录片《山河岁月》引用此词,解读长征精神时强调:“昆仑”代表中国革命冲破艰难险阻的意志

四、与其他作品的关联

毛泽东诗词中常以自然景物抒怀,如:
– 《沁园春·雪》中的“北国风光”与《昆仑》的“莽昆仑”均体现雄浑风格
– 对比李白《蜀道难》的“噫吁嚱,危乎高哉”,毛泽东的昆仑更具革命现实主义色彩

五、总结

《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诗词中融合浪漫主义与革命理想的典范,其名句“横空出世莽昆仑”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象征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文化符号。

延伸思考:如何理解毛泽东诗词中“自然意象”与“政治隐喻”的关系?这一话题在当代学界仍具讨论价值。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3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33

相关推荐

  • 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经典之作?

    以“街”字开头的诗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这些诗句往往生动地描绘了街道的景象或与之相关的情感。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街”字开头的诗句: 梅尧臣《吕山人同荆供奉见过》: 诗句:“街上春泥踏始开,山人忽同供奉来。”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春日里街道上新泥初现,诗人与友人踏泥而来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友情的温暖。 晏几道《御街行》: 诗句:“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

    2024年10月4日
    3960
  • 外滩夜景的诗句怎样描绘繁华?

    描绘外滩夜景的繁华,可以用以下诗句来展现: 高楼璀璨耀虹霓,外滩夜景美无比。 这句诗通过“高楼璀璨耀虹霓”来描绘外滩周边高楼大厦在夜晚被灯光装点得如彩虹般绚烂的景象,而“外滩夜景美无比”则直接点出了外滩夜景的繁华与美丽,令人陶醉。 此外,还有更多诗句可以进一步描绘外滩夜景的繁华: 外滩夜色观不尽,华灯梦幻让人迷。 这句诗表达了外滩夜景的无限魅力,华灯璀璨,如…

    2024年12月30日
    2440
  • 作为亡国之君,李煜的词为何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李煜词作的文学巅峰:亡国之痛与艺术升华 引言:帝王与词人的双重身份 南唐后主李煜(937-978)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人物之一,其词作成就与亡国经历形成了奇特的艺术张力。这位从九五之尊沦为阶下囚的帝王,在个人命运的剧烈转折中,将词这一文学形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身份巨变:艺术创作的转折点 前期:宫廷生活的绮丽写照 在李煜前期词作中,我们看到的…

    2025年10月21日
    300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蕴含多少无奈?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蕴含多少无奈? 一、词句背景与表层意象 辛弃疾于1168年至1170年间任建康通判时登赏心亭作此词。“吴钩”作为春秋时期吴地冶铸的弯刀,在唐宋文学中已成为象征戎马生涯的典型意象(如李贺《南园》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词人反复端详兵器,“栏杆拍遍”这一肢体动作,既是对闲置兵器的审视,更是对自身处境的外化…

    2025年11月4日
    170
  • 古体诗有哪些好玩?古典诗词中的幽默元素

    古体诗有哪些好玩?古典诗词中的幽默元素 一、古体诗中的幽默表现 古体诗虽以庄重典雅为主,但诗人常通过夸张、反讽、双关等手法注入幽默感,形成独特的趣味性。例如:–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夸张笔法描绘李白的狂放,幽默中暗含对权贵的不屑。– 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

    2025年4月14日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