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二十四桥明月夜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作者

“二十四桥明月夜”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如下:
> 青山隐隐水迢迢,
> 秋尽江南草未凋。
> 二十四桥明月夜
> 玉人何处教吹箫。

重点内容:这首诗是杜牧离开扬州后,怀念友人韩绰所作,通过描绘扬州风光,表达对往昔生活的眷恋。

二、诗歌背景与意象解析

1. 二十四桥的争议

历史记载:二十四桥是扬州名胜,一说为24座桥的总称,另一说特指吴家砖桥(因24位美人吹箫得名)。
文学意象:杜牧以桥、月、箫声构建朦胧意境,暗含对扬州繁华的追忆。

实际案例
宋代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化用此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进一步强化了二十四桥的象征意义。

2. “玉人”所指

– 可能指韩绰(友人),或虚指扬州歌伎。
重点内容:杜牧常以“玉人”暗喻风雅之士,此处亦体现唐代文人风流。

三、后世影响与引用

1. 文学引用
– 现代作家琼瑶在小说中借用此句,渲染古典氛围。
– 流行歌曲《烟花三月》歌词“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直接化用原诗。

2. 文化符号
– 扬州现重建“二十四桥景区”,成为旅游名片,印证诗歌的持久影响力。

重点内容:杜牧此诗将地理景观升华为文化符号,成为扬州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

四、延伸思考

– 对比杜牧其他扬州题材诗(如《遣怀》《题扬州禅智寺》),可见其笔下扬州兼具繁华与感伤。
实际案例:学者考证指出,唐代扬州有“桥市”风俗,二十四桥可能是商业与文化的交汇点,为诗歌提供现实基础。

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感受唐诗的意境美,还能窥见唐代扬州的社会风貌。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相关推荐

  • 关于描写莲的古诗文名句有哪些经典之作?

    关于描写莲的古诗文名句,有许多经典之作,以下是一些广为传颂的名句: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温庭筠《莲花》: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李白《采莲曲》: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孟郊《戏赠陆大夫十二丈(一作乐府戏赠陆大夫十二丈)》: 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 杨万里《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

    2024年12月14日
    2080
  • 杜甫诗绝句有哪些?诗圣的绝句精华

    杜甫诗绝句有哪些?诗圣的绝句精华 杜甫作为唐代“诗圣”,其诗歌以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著称。虽然他的长篇律诗和古体诗更为人熟知,但其绝句同样蕴含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以下是杜甫绝句的精华梳理及典型案例分析。 一、杜甫绝句的特点 1. 题材广泛:涵盖写景、抒情、咏史、讽喻等。2. 语言凝练:在短小篇幅中寄托深远情感。3. 沉郁风格:即使写景也常隐含忧思。 二、杜甫…

    2025年4月10日
    1010
  • 关于玉盘的古诗词,感受月色之美

    关于玉盘的古诗词中,不乏对月色之美的描绘。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它们以玉盘为喻,展现了月色的美丽与迷人: 《阳关曲·中秋月》·宋·苏轼 诗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析:苏轼在这首诗中以“玉盘”比喻明月,描绘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清冷与美丽。暮云散去,清寒之气弥漫,银河无声,明月如玉盘般高悬夜空。诗人感叹此生此景难…

    2024年12月16日
    1570
  • 诗里带谢字的有哪些?诗词中“谢”字的多元含义与运用

    诗词中“谢”字的多元含义与运用 一、“谢”字在诗词中的常见含义 1. 凋谢、衰落:多用于描写自然景物,如花草凋零。 – 案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百花残”隐含“谢”的凋零之意。 – 杜甫《九日》“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以“不须开”反衬凋谢之悲。 2. 感谢、…

    2025年6月11日
    760
  • 风俗节日的诗有哪些?传统节日在诗词中的独特表达与文化内涵

    风俗节日的诗有哪些?传统节日在诗词中的独特表达与文化内涵 一、传统节日诗词的文学价值 传统节日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人对节日的庆祝方式,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从春节到重阳,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诗词表达。 二、主要传统节日及其代表性诗词 1. 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诗词中常体现团圆、喜庆的主题。–…

    2025年5月28日
    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