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流离道路中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骨肉流离道路中:杜甫《哀王孙》的深刻解读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骨肉流离道路中”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哀王孙》。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755-763年),是杜甫”三吏三别”之外又一反映战乱苦难的代表作。

创作背景
– 安禄山攻陷长安,玄宗仓皇西逃
– 皇室贵族四散逃命,王孙公子流落民间
– 杜甫目睹贵族沦落与百姓苦难的双重悲剧

二、全诗原文与结构分析

《哀王孙》全文
“`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流离道路中。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

结构解析
1. 前四句:以乌鸦意象暗示都城陷落
2. “骨肉流离”核心段(5-12句):重点描写王孙落魄惨状
3. 后半部分:包含劝诫与希望

三、名句”骨肉流离道路中”的深刻内涵

三层解读维度
1. 历史纪实性:真实记录安史之乱中皇室离散的史实
2. 情感冲击力“流离”二字浓缩战乱中所有家庭的悲剧
3. 艺术表现:白描手法达到震撼效果

对比案例
– 同时期作品《丽人行》描写乱前贵族奢靡
– 《哀江头》展现乱后曲江的荒凉
三篇作品构成完整的盛唐衰变三部曲

四、现当代解读案例

实际应用案例
1. 文学研究: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专门分析此诗,指出杜甫创造了”见证者诗歌“的新范式
2. 影视改编:2020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用此诗解说安史之乱段落
3. 教育应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将本诗作为”诗史互证“典型案例

现代启示
– 战乱对人类文明的摧毁性影响
– 社会动荡中特权阶层的脆弱性
– 文学记录历史的独特价值

五、相关诗歌比较

| 对比项 | 《哀王孙》 | 《石壕吏》 | 《春望》 |
|——–|————|————|———-|
| 视角 | 贵族视角 | 平民视角 | 诗人视角 |
| 名句 | 骨肉流离道路中 | 存者且偷生 | 国破山河在 |
| 艺术特点 | 细节描写 | 对话叙事 | 意象浓缩 |

学术观点
哈佛大学东亚系田晓菲教授指出:”杜甫用’骨肉流离‘四个字,完成了对整场战争最本质的哲学思考——它最终伤害的是人类最基本的亲情纽带。”

六、结语

这首诗通过一个王孙的遭遇,折射出整个时代的悲剧。“骨肉流离”不仅是历史场景的再现,更成为后世形容战乱离散的经典意象。杜甫以诗人兼史家的双重身份,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思考。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相关推荐

  • 古代的送客诗有哪些?长亭古道与离愁别绪的文学表达

    古代的送客诗有哪些?长亭古道与离愁别绪的文学表达 一、送别诗的起源与主题 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以离别为主题,常通过自然景物(如长亭、古道、杨柳、夕阳)烘托离愁别绪。其起源可追溯至《诗经》中的宴饮赠别,至唐代达到艺术巅峰。 重点内容:送别诗的核心情感包括——1. 依依惜别(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 壮志豪情(如高适《别董大》)3. 人生感慨…

    2025年5月23日
    640
  • 曲阳相关诗词:燕赵文化中的诗歌印记

    曲阳相关诗词:燕赵文化中的诗歌印记 一、曲阳与燕赵文化的渊源 曲阳作为河北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便是燕赵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地处太行山东麓,北接幽燕,南连赵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焦点。“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序》)的精神气质,在曲阳诗词中得到了深刻体现。 二、曲阳诗词的历史脉络 1. 唐代:边塞诗风的渗透 唐代诗人卢照邻在《曲…

    2025年4月18日
    730
  • 诗史有哪些杜甫的诗?探寻诗史巨匠的笔墨春秋

    诗史有哪些杜甫的诗?探寻诗史巨匠的笔墨春秋 杜甫,被誉为“诗史”,其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洞察、真挚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他的诗歌不仅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更展现了个人命运的沉浮。本文将探讨杜甫诗史中的代表作品,并分析其历史价值与艺术成就。 一、杜甫诗史的核心特征 杜甫的诗史作品具有以下特点:1. 反映社会现实:通过诗歌记录战乱、民生疾苦,如《三…

    2025年6月1日
    750
  • 描写秋天的诗有哪些职业元素?秋日诗词中的行业风情

    秋日诗词中的行业风情:职业元素的多维呈现 一、农业:秋收的永恒主题 秋天是传统农业社会的核心季节,诗词中常出现农夫、樵夫等形象。– 案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直接描写农民秋收场景。– 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对比手法突出农事周期性。…

    2025年4月11日
    940
  • 送别诗有哪些?离愁别绪的诗化表达

    送别诗有哪些?离愁别绪的诗化表达 一、送别诗的定义与特点 送别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主要表达离愁别绪、友情眷恋或人生感慨。其特点包括:1. 情感真挚:以离别场景为载体,抒发诗人对亲友的深情。2. 意象典型:常用“柳”“酒”“长亭”“孤帆”等意象象征离别。3. 时空对比:通过空间距离或时间流逝强化离别的无奈。 二、经典送别诗分类与案例 1. 友情送别…

    2025年4月19日
    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