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流离道路中是哪首诗?

骨肉流离道路中:杜甫《哀王孙》的深刻解读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骨肉流离道路中”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哀王孙》。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755-763年),是杜甫”三吏三别”之外又一反映战乱苦难的代表作。

创作背景
– 安禄山攻陷长安,玄宗仓皇西逃
– 皇室贵族四散逃命,王孙公子流落民间
– 杜甫目睹贵族沦落与百姓苦难的双重悲剧

二、全诗原文与结构分析

《哀王孙》全文
“`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流离道路中。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

结构解析
1. 前四句:以乌鸦意象暗示都城陷落
2. “骨肉流离”核心段(5-12句):重点描写王孙落魄惨状
3. 后半部分:包含劝诫与希望

三、名句”骨肉流离道路中”的深刻内涵

三层解读维度
1. 历史纪实性:真实记录安史之乱中皇室离散的史实
2. 情感冲击力“流离”二字浓缩战乱中所有家庭的悲剧
3. 艺术表现:白描手法达到震撼效果

对比案例
– 同时期作品《丽人行》描写乱前贵族奢靡
– 《哀江头》展现乱后曲江的荒凉
三篇作品构成完整的盛唐衰变三部曲

四、现当代解读案例

实际应用案例
1. 文学研究: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专门分析此诗,指出杜甫创造了”见证者诗歌“的新范式
2. 影视改编:2020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用此诗解说安史之乱段落
3. 教育应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将本诗作为”诗史互证“典型案例

现代启示
– 战乱对人类文明的摧毁性影响
– 社会动荡中特权阶层的脆弱性
– 文学记录历史的独特价值

五、相关诗歌比较

| 对比项 | 《哀王孙》 | 《石壕吏》 | 《春望》 |
|——–|————|————|———-|
| 视角 | 贵族视角 | 平民视角 | 诗人视角 |
| 名句 | 骨肉流离道路中 | 存者且偷生 | 国破山河在 |
| 艺术特点 | 细节描写 | 对话叙事 | 意象浓缩 |

学术观点
哈佛大学东亚系田晓菲教授指出:”杜甫用’骨肉流离‘四个字,完成了对整场战争最本质的哲学思考——它最终伤害的是人类最基本的亲情纽带。”

六、结语

这首诗通过一个王孙的遭遇,折射出整个时代的悲剧。“骨肉流离”不仅是历史场景的再现,更成为后世形容战乱离散的经典意象。杜甫以诗人兼史家的双重身份,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思考。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9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9

相关推荐

  • 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哪首诗里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名句出处与哲学解读 一、名句出处与原文 “不识庐山真面目”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如下: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84年,是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时,途经九江游览庐山所作。 二、诗句的哲学内涵…

    2025年6月24日
    920
  • 夸赞岳飞诗有哪些豪迈气概?精忠报国主题的诗词传承

    岳飞诗词中的豪迈气概与精忠报国主题的传承 一、岳飞诗词的豪迈气概 岳飞的诗词以其雄浑悲壮、气吞山河的豪迈风格著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 代表作《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开篇即展现磅礴气势,而“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则体现了岳飞视功名如尘土、一心报国的崇高境界。 –…

    2025年5月8日
    1210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哪首诗?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南宋著名抗金将领、民族英雄岳飞的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是岳飞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对敌人的愤慨以及珍惜时光、奋发图强的壮志豪情。 原文节选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2025年6月24日
    1230
  •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如何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如何结合叙事与抒情的专业文章。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叙事与抒情的完美融合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创作于他因谏迎佛骨而被贬谪潮州的途中,是其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不仅记录了一次重大的人生挫折,更将个人的悲愤、家族的忧虑与对国家的忠诚交织在一起,通过精妙的艺术手法…

    4天前
    30
  • 陈胜吴广起义,背后有何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以下是对陈胜吴广起义背后原因的详细归纳: 一、秦朝暴政的激化 1. 繁重的徭役 秦始皇在位期间,为了巩固政权和满足个人的享乐,大规模地征发徭役。这些徭役包括修建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等浩大工程。据史料记载,当时全中国人口不过二千万,而前后被征发去修筑长城、开凿灵渠、建阿房宫、造秦始皇…

    2025年1月9日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