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鱼肥是哪首诗里的?
“桂鱼肥”的出处
“桂鱼肥”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这首词是唐代山水田园词的代表作之一,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渔猎生活。
原词全文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重点内容:词中“鳜鱼肥”即“桂鱼肥”(“鳜”通“桂”),点明了春季鳜鱼肥美的自然景象,成为千古名句。
实际案例分析
1. 文学价值
– 意象运用:通过“白鹭”“桃花”“鳜鱼”等意象,展现江南春景的生机勃勃。
– 隐逸主题:后两句“斜风细雨不须归”体现了渔父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与唐代文人追求自由的心态相契合。
2. 文化影响
– 后世引用:宋代苏轼曾化用此词作《浣溪沙·渔父》,可见其影响力。
– 教材选录:该词被收录于中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古典诗词教学的经典案例。
常见疑问解答
Q:为什么“鳜鱼”写作“桂鱼”?
A:因“鳜”字生僻,民间常以同音字“桂”替代,且“桂鱼”更易传播。但正式文献中仍用“鳜鱼”。
Q:此词创作背景是什么?
A:张志和因仕途失意隐居江湖,借渔父形象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总结
《渔歌子》中的“桂鱼肥”不仅是自然风物的写照,更承载了唐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值得深入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