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出自哪首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不识庐山真面目”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如下: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84年,是苏轼由黄州贬所赴汝州途中游览庐山时所作。西林寺是庐山著名古刹,诗人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内容

1. 核心哲理
– 表面描写庐山景色的变化多端
– 深层揭示“当局者迷”的认知困境
– 强调客观全面认识事物需要跳出局限

2. 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呈现空间转换(横/侧/远/近/高/低)
– 用具体意象表达抽象哲理
– 语言平实却意蕴深远

三、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商业决策中的认知局限

某科技公司研发团队长期专注于产品细节优化,却忽视了市场趋势变化,导致新品上市失败。这正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典型表现。后引入外部顾问团队后,才意识到需要调整产品定位。

案例2:历史研究的方法论

历史学家研究明朝灭亡原因时,若仅聚焦朝廷内部斗争(”身在此山中”),会忽略小冰河期气候灾害、全球经济白银流动等外部因素。多维度交叉分析才能接近历史真相。

四、延伸文化影响

1. 成为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哲理诗句之一
2. 衍生出”庐山会议”等政治隐喻用法
3. 现代心理学用其解释”认知盲区”现象

该诗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收录时,教学重点强调“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思维方法培养。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相关推荐

  • 诗缘情诗歌有哪些?陆机《文赋》外的情感诗学

    诗缘情诗歌的多元谱系与陆机《文赋》外的情感诗学拓展 一、“诗缘情”的理论溯源与核心内涵 “诗缘情”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命题,由西晋陆机在《文赋》中明确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这一理论将诗歌的本质与个体情感表达紧密关联,突破了汉代“诗言志”的政教传统,强调诗歌的审美性与情感真实性。 然而,陆机的论述仅是情感诗学的起点。在《文赋》之外,中国诗歌史上…

    2025年4月29日
    1040
  • 江流天地外是王维的哪首诗?

    江流天地外是王维的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江流天地外”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汉江临眺》(又名《汉江临泛》)。此诗是王维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任职期间,泛舟汉江时所作,展现了其“诗中有画”的独特艺术风格。 重点内容标红 – 创作时间: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前后,王维任殿中侍御史时。–…

    2025年7月1日
    1070
  • 关汉卿《窦娥冤》中的“六月飞雪”为何能感天动地?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关汉卿《窦娥冤》中“六月飞雪”意象的专业分析文章。 感天动地的冤屈:《窦娥冤》中“六月飞雪”的象征力量与艺术真实 关汉卿的《窦娥冤》作为中国古典悲剧的巅峰之作,其震撼人心的力量不仅在于情节的曲折,更在于它成功塑造了一位以个体生命对抗整个黑暗社会的女性形象。剧中,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尤其是“六月飞雪”这一…

    2025年11月2日
    220
  • 醉人的秋色有哪些诗?在诗词中打翻调色盘

    醉人的秋色有哪些诗?在诗词中打翻调色盘 秋色是诗人笔下永恒的灵感源泉,从金黄到火红,从深绿到枯黄,秋天的色彩在诗词中宛如被打翻的调色盘,绚烂而富有层次。以下是几首描绘秋色的经典诗词,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醉人秋景。 一、金黄:丰收与灿烂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以金黄的稻浪为背景,展现了一幅丰收的秋日画卷。稻谷的…

    2025年5月29日
    1050
  • 绿油主题诗有哪些?色彩意象的文学运用

    绿油主题诗有哪些?色彩意象的文学运用 一、绿油主题诗的代表作品 绿色在诗歌中常象征生命、希望、自然与宁静,以下为经典案例: 1.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绿色意象隐含在春日生机中,通过鸟鸣与风雨间接表现自然之绿。 2.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

    2025年4月24日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