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出自哪首诗?

长风破浪会有时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长风破浪会有时”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该诗创作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时所作,反映了诗人仕途受挫后仍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境界。

原诗全文(节选):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内容

1. 核心意象
“长风破浪”:化用《宋书·宗悫传》”乘长风破万里浪”典故,象征远大抱负
“云帆济海”:以航海意象比喻突破困境的信念

2. 精神内核
诗句体现了盛唐气象的典型特征:
– 虽遭贬谪仍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对理想实现的坚定信心(”会有时”三字尤为关键)

三、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外交场合引用

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时任中国外长杨洁篪引用此句回应美方质疑,强调:
> “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如同’长风破浪会有时’,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阻挡”

案例2:企业战略发布

华为在2019年遭遇制裁时,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年报致辞中化用该诗句:
> “科技创新的长跑中,我们坚信’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时刻终将到来”

四、延伸文化影响

1. 教育领域: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作为挫折教育的经典文本
2. 艺术创作
– 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片头曲引用此句
– 书法家启功曾多次书写该诗句赠予国际友人

五、学术争议点

有学者指出(王运熙,2005):
> 诗句中的”会”字存在两种解读:
> – 必然性解读:”必定能够”
> – 或然性解读:”或许可以”
> 这种语义张力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通过该诗句的跨时空传播可见,中华经典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成为当代社会表达民族精神、企业文化的重要符号资源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相关推荐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为何能慰藉失恋之人?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为何能慰藉失恋之人? 引言:古典诗词的疗愈力量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苏轼《蝶恋花·春景》中的名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历经千年仍被广泛传颂。这两句词之所以能成为失恋慰藉的经典表达,不仅在于其文学价值,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深刻人生智慧。本文将从意象解析、心理机制和实际案例三个维度,探讨这两句词如何为失恋者提供有效的心理疗…

    2025年11月5日
    210
  • 带“萧”字的诗有哪些?聆听秋风落叶中的千年回响

    带“萧”字的诗有哪些?聆听秋风落叶中的千年回响 “萧”字在古诗词中常与秋风、落叶、离愁等意象结合,承载着文人墨客对时光流逝、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本文将梳理经典诗作中的“萧”字运用,并分析其文化内涵。 — 一、“萧”字的典型意象 1. 秋风萧瑟:象征肃杀、孤寂 – 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重点分析:以“萧…

    2025年4月27日
    1560
  • 宋词中的“隐逸词”有何精神内涵?

    宋词中的“隐逸词”精神内涵探析 一、隐逸词的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 宋代隐逸词的兴盛与特殊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北宋初期相对安定,为文人提供了追求精神自由的空间;南宋偏安一隅,政治动荡更促使许多词人转向隐逸主题。这种隐逸传统可追溯至先秦的儒道思想,在宋代与禅宗思想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隐逸文化。 二、隐逸词的核心精神内涵 (一)对世俗功名的超脱与批判 隐逸词人常表现出…

    2025年11月2日
    240
  • 女人梦见车丢了到处找,是出行不便还是心理不安?

    女人梦见车丢了到处找:是出行不便还是心理不安? 1. 梦境解析的理论基础 根据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梦境是潜意识的表达,常通过象征手法反映现实焦虑。荣格则强调梦境中的”车”可能象征个人掌控力或人生方向。现代心理学认为,反复出现的丢失梦境往往与失控感、安全感缺失密切相关。 2. 关键象征解析 – 车辆象征: 心理学实验显示(…

    2025年5月20日
    1500
  • 独在异乡为异客出自哪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诗句出处与文化内涵解析 一、诗句出处与作者 “独在异乡为异客”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如下: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17岁时所作,表达了游子在重阳节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诗句的重点内容解析 1. 异乡与异客的双重孤独 – “异乡…

    2025年7月1日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