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风破浪会有时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长风破浪会有时”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该诗创作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时所作,反映了诗人仕途受挫后仍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境界。
原诗全文(节选):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内容
1. 核心意象
– “长风破浪”:化用《宋书·宗悫传》”乘长风破万里浪”典故,象征远大抱负
– “云帆济海”:以航海意象比喻突破困境的信念
2. 精神内核
诗句体现了盛唐气象的典型特征:
– 虽遭贬谪仍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对理想实现的坚定信心(”会有时”三字尤为关键)
三、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外交场合引用
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时任中国外长杨洁篪引用此句回应美方质疑,强调:
> “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如同’长风破浪会有时’,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阻挡”
案例2:企业战略发布
华为在2019年遭遇制裁时,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年报致辞中化用该诗句:
> “科技创新的长跑中,我们坚信’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时刻终将到来”
四、延伸文化影响
1. 教育领域: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作为挫折教育的经典文本
2. 艺术创作:
– 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片头曲引用此句
– 书法家启功曾多次书写该诗句赠予国际友人
五、学术争议点
有学者指出(王运熙,2005):
> 诗句中的”会”字存在两种解读:
> – 必然性解读:”必定能够”
> – 或然性解读:”或许可以”
> 这种语义张力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
通过该诗句的跨时空传播可见,中华经典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成为当代社会表达民族精神、企业文化的重要符号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