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趁东风放纸鸢哪首诗?

Random Image

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哪首诗?

重点内容

“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七言绝句《村居》,全诗通过描绘春日儿童放风筝的欢快场景,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民俗画卷。

一、原诗全文及背景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创作背景:高鼎晚年隐居江西上饶农村时所作,诗中“纸鸢”即风筝,反映了清代民间春日放风筝的习俗。
核心意象:东风(春风)、纸鸢(风筝),象征自由与希望。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意象

1. “东风”
– 春风是放风筝的最佳时节,暗含“顺势而为”的哲理。
实际案例:现代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每年4月)仍延续这一传统,印证“东风”与民俗活动的紧密关联。

2. “纸鸢”的文化内涵
– 古代风筝多用于军事通讯(如韩信曾用风筝测距),后演变为娱乐工具。
– 诗中儿童放纸鸢的场景,体现农耕社会对自然节气的顺应。

三、延伸应用:诗句的现代启示

1. 教育领域
– 诗句常被引用为儿童教育的经典案例,强调自然体验对成长的重要性(如“双减”政策后,多地学校组织春日放风筝活动)。
2. 商业隐喻
– “趁东风”被用作营销术语,比喻抓住机遇(如某品牌借“国潮风”推出古风风筝周边,年销量增长120%)。

四、同类诗作对比

| 诗人 | 作品 | 相似主题 |
|——–|————|——————-|
| 高鼎 | 《村居》 | 儿童嬉戏、春日生机|
| 杨万里 | 《宿新市徐公店》 | 儿童追蝶、乡村趣味 |

结论:清代田园诗善用儿童视角,展现朴素的生活美学。


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春日的活泼气息,还能窥见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智慧。“忙趁东风放纸鸢”至今仍是激励人们把握时机的经典隐喻。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 含“松”字的诗句,你最喜欢哪一句?

    含“松”字的诗句众多,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如果非要选择一句最喜欢的,我可能会选择唐代诗人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山居秋夜图。 这句诗之所以特别打动我,是因为它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营造出了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明月高悬,照耀在松林间,清泉在石上潺潺流淌,这样的景象不仅令人心旷神怡,也仿佛能…

    2024年12月26日
    1420
  • 这首诗的韵脚有哪些?诗词格律入门必备知识

    诗词格律入门必备知识:如何分析一首诗的韵脚? # 什么是韵脚? 韵脚是指诗歌中句末押韵的字,它是诗词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韵脚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一首诗的押韵规律和音乐美。 # 韵脚的基本类型 1. 平声韵:韵脚字为平声(现代汉语中的第一、二声)2. 仄声韵:韵脚字为仄声(现代汉语中的第三、四声及入声)3. 换韵:诗中变换使用不同的韵部 重点内容:在分析古…

    2025年5月8日
    620
  • 不爱红装爱武装,何以展现巾帼英姿?

    “不爱红装爱武装,何以展现巾帼英姿?”这句话蕴含了深厚的意蕴,既体现了女性对传统角色定位的超越,又展现了她们追求自我、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读: “不爱红装爱武装”: “红装”通常指代女性的传统服饰和妆扮,象征着温柔、细腻和女性化的形象。 “武装”则指的是军事装备或战斗装束,通常与力量、勇敢和男性化的形象相联系。 这句话表达了女性不满足于…

    2025年1月11日
    1360
  • 有哪些关于西湖的诗?诗词中的西湖十景

    诗词中的西湖十景:文学与自然的交融 一、西湖的诗意传统 西湖作为中国文化景观的代表,自古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题咏。从唐宋至明清,诗词中的西湖既是自然风光的写照,更是文人情感的寄托。 重点内容:白居易、苏轼、杨万里等诗人均留下经典诗作,其中“西湖十景”更成为诗词创作的固定意象。 — 二、西湖十景的诗词案例 1. 苏堤春晓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gt…

    2025年4月11日
    720
  • 带过年的诗有哪些?从爆竹声中看千年年俗变迁

    带过年的诗有哪些?从爆竹声中看千年年俗变迁 一、经典诗词中的春节记忆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主题。以下列举几首经典诗作,展现不同时代的年俗风貌: 1. 《元日》- 王安石(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标红重点:诗中提及爆竹、屠苏酒、桃…

    2025年5月29日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