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哪首诗?
重点内容
“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七言绝句《村居》,全诗通过描绘春日儿童放风筝的欢快场景,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民俗画卷。
—
一、原诗全文及背景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 创作背景:高鼎晚年隐居江西上饶农村时所作,诗中“纸鸢”即风筝,反映了清代民间春日放风筝的习俗。
– 核心意象:东风(春风)、纸鸢(风筝),象征自由与希望。
—
二、诗句解析与重点意象
1. “东风”:
– 春风是放风筝的最佳时节,暗含“顺势而为”的哲理。
– 实际案例:现代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每年4月)仍延续这一传统,印证“东风”与民俗活动的紧密关联。
2. “纸鸢”的文化内涵:
– 古代风筝多用于军事通讯(如韩信曾用风筝测距),后演变为娱乐工具。
– 诗中儿童放纸鸢的场景,体现农耕社会对自然节气的顺应。
—
三、延伸应用:诗句的现代启示
1. 教育领域:
– 诗句常被引用为儿童教育的经典案例,强调自然体验对成长的重要性(如“双减”政策后,多地学校组织春日放风筝活动)。
2. 商业隐喻:
– “趁东风”被用作营销术语,比喻抓住机遇(如某品牌借“国潮风”推出古风风筝周边,年销量增长120%)。
—
四、同类诗作对比
| 诗人 | 作品 | 相似主题 |
|——–|————|——————-|
| 高鼎 | 《村居》 | 儿童嬉戏、春日生机|
| 杨万里 | 《宿新市徐公店》 | 儿童追蝶、乡村趣味 |
结论:清代田园诗善用儿童视角,展现朴素的生活美学。
—
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春日的活泼气息,还能窥见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智慧。“忙趁东风放纸鸢”至今仍是激励人们把握时机的经典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