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昌尔炽出自哪首诗?

尔昌尔炽的出处及文化内涵解析

一、尔昌尔炽的诗句出处

“尔昌尔炽”出自《诗经·小雅·斯干》篇,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重要作品。该诗句完整原文为:

尔昌尔炽,尔寿尔康

《斯干》是一首描写周王室宫室落成的颂诗,通过对建筑过程的描绘表达了对家族繁荣、子孙昌盛的美好祝愿。

二、重点内容解析

1. 字义解释
– “尔”:第二人称代词,指代”你”或”你们”
– “昌”:昌盛兴旺之意
– “炽”:原指火旺,引申为热烈、兴盛

2. 文化内涵
– 体现了先秦时期宗族延续的重要观念
– 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仪式中的祝福文化
– 成为后世吉祥用语的源头之一

三、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传统建筑题词

在山西王家大院(清代民居建筑群)的楹联中可见:
尔昌尔炽绵世泽,允文允武振家声
明显化用了《诗经》原句,表达家族昌盛的愿望。

案例2:现代命名应用

知名企业”昌炽集团”即取典于此,其企业文化手册明确记载:
“公司名源自《诗经》’尔昌尔炽’,寓意事业兴旺发达

案例3:学术研究引用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中心在《先秦祝福语研究》论文中指出:
‘尔昌尔炽’句式代表了西周时期典型的四字祝福语结构,这种结构对后世成语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延伸阅读建议

1. 对比研究:
– 与《周颂·丰年》中”万亿及秭”的丰收祝福比较
– 与《大雅·既醉》”君子万年”的长寿祝福对照

2. 现代转化:
该诗句在当代常被简化为”昌炽”一词,见于:
– 企业命名(如昌炽科技)
– 新春对联(”门庭昌炽,家宅安宁”)
– 工艺礼品题字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尔昌尔炽”作为源自《诗经》的经典表述,历经三千年仍活跃在中文文化语境中,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生命力。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相关推荐

  • 唐诗的“白描”手法如何以简练笔墨勾勒生动形象?

    唐诗中的白描艺术:以简驭繁的意象构建 白描手法的美学特征 白描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在唐诗中发展为独特的诗歌技艺。这种手法摒弃繁复修饰,通过精准的选材与朴素的表达,实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诗人犹如画师,仅用墨线勾勒物象轮廓,却能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与丰富的想象空间。 语言锤炼的极致境界 白描的核心在于“炼字”与“炼意”的高度统一。诗人需要具备敏锐的…

    2025年11月9日
    170
  •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的“一年将尽夜”如何写尽漂泊之痛?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的“一年将尽夜”如何写尽漂泊之痛? 一、诗歌背景与漂泊主题的关联 戴叔伦作为中唐诗人,亲历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其《除夜宿石头驿》创作于羁旅途中。“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以时空双重维度构建出独特的漂泊语境——除夕夜本应阖家团圆,诗人却独宿驿馆,这种时间节点与空间处境的强烈反差成为漂泊之痛的核心载体。 二、时空错位中的情感张力 2.1…

    2025年11月9日
    150
  • 安史之乱后,唐诗的“气象”为何从雄浑转向沉郁?

    安史之乱后唐诗“气象”的转向:从雄浑到沉郁的文学嬗变 引言:时代剧变与文学转型 唐代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不仅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分水岭。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乱彻底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结构、文化生态和士人心态,直接导致了唐诗整体风格从盛唐的雄浑豪迈转向中唐的沉郁悲凉。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时代精神在文学领域的必然反映。 社会…

    2025年11月9日
    120
  • 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了唐诗的多元文化交融?

    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了唐诗的多元文化交融? 引言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不仅促进了商品贸易,更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在唐代(618-907年),这条横跨亚欧的交通网络达到鼎盛,与唐诗的黄金时代形成历史性重合。丝绸之路通过人员流动、物质交换与思想传播,深刻重塑了唐诗的题材、意象与美学境界,使其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 一、异域题材的输入与诗歌内容…

    2025年10月25日
    260
  • 高远的诗有哪些?在云端之上触摸诗意

    高远的诗有哪些?在云端之上触摸诗意 一、什么是“高远的诗”? “高远的诗”通常指那些以宏大视角、深邃意境为特色的诗歌作品,常涉及天空、星辰、宇宙、理想等意象,表达诗人对生命、自由、永恒的思考。这类诗歌往往具有超越性,能带领读者突破现实的局限,感受精神层面的升华。 二、高远诗歌的代表性意象 1. 天空与云朵:象征自由与无限,如徐志摩《偶然》中的“我是天空里的一…

    2025年4月25日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