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惊天上人是哪一首诗?

恐惊天上人是哪一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恐惊天上人”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夜宿山寺》。全诗如下:

> 危楼高百尺,
> 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
> 恐惊天上人。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寺之高,展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恐惊天上人”一句通过想象与天人的互动,传递出对高耸建筑的惊叹与对神秘宇宙的敬畏。

2. 重点内容解析

艺术手法:李白运用了夸张(“高百尺”“摘星辰”)和拟人(“恐惊天上人”)的手法,赋予静态建筑以动态的想象力。
文化内涵:诗句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天人感应”的信仰,即人间行为可能影响天界。
语言特色:语言简洁明快,四句二十字,却意境深远,是五言绝句的典范。

3. 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案例1:教育领域

– 小学语文教材常选用此诗,因其朗朗上口且意象生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夸张与想象。
– 教师会引导学生模仿创作,例如:“电梯入云端,低头见雾翻。轻声慢步走,恐扰月中仙。”

案例2:文化创意

– 2022年某文旅项目以“恐惊天上人”为主题,设计夜间灯光秀,用投影技术将诗句动态化,吸引游客体验“手可摘星辰”的意境。
– 相关文创产品(如书签、茶杯)印有此句,销量增长30%,证明经典诗句的商业价值。

4. 与其他诗歌的对比

–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同样写高处,但侧重壮志;李白则更重奇幻联想。
–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强调视野,而李白聚焦“天人互动”的微妙心理。

5. 总结

“恐惊天上人”不仅是李白诗歌的经典意象,更成为中华文化中“含蓄敬畏”精神的象征。其跨时代的生命力体现在教育、文旅等多领域,印证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潜力。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8

相关推荐

  • 家和万事兴出自哪首诗?

    家和万事兴的出处及文化内涵 一、“家和万事兴”的文献溯源 “家和万事兴”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古诗,而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伦理观念的总结。其核心思想与《礼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脉相承,强调家庭和谐是事业发展的基础。 相近表述可见于清代《增广贤文》:“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夫妇和而家道兴。”此外,明代《菜根谭》亦有“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

    2025年6月28日
    980
  • 刘禹锡最著名的一首诗?

    刘禹锡最著名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诗歌全文及背景 刘禹锡(772-842)是中唐杰出的诗人、哲学家,其诗风豪迈旷达,尤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最为人称道。此诗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被贬23年后返京,途经扬州时与好友白居易(字乐天)相逢。白居易赠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以此诗酬答。 全诗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

    2025年6月26日
    960
  • 月下独酌翻译,如何准确传达李白诗意?

    翻译李白的《月下独酌》时,要准确传达其诗意,需要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以及李白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翻译及翻译要点的分析: 原文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翻译 月下独酌 一壶美酒摆花前,自…

    2025年1月2日
    2060
  • 玩水诗有哪些?碧波潋滟中的童趣天真

    玩水诗有哪些?碧波潋滟中的童趣天真 一、玩水诗的定义与特点 玩水诗是以水为意象或场景,表现儿童嬉戏、自然乐趣或情感抒发的诗歌。其核心特点包括:– 意象灵动:以“水”为载体,展现流动、清澈、变幻的美感。– 童趣天真:常通过儿童视角描写戏水、泛舟等场景,充满生活趣味。– 情感寄托:或表达欢愉,或隐喻人生如水的哲思。 &#821…

    2025年4月24日
    1750
  • 君自故乡来是哪一首诗?

    君自故乡来是哪一首诗? 诗歌背景与作者 “君自故乡来”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对话形式,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全文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重点内容解析 1. “君自故乡来”:开篇直接点题,以…

    2025年7月1日
    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