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

“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

1. 诗句的出处

“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节时写给弟弟苏辙的,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原文节选: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诗句的解析

“婵娟”:原指姿态美好的女子,此处代指明月
“千里共婵娟”: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寄托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与祝福。

3. 诗句的现代应用

这句诗因其意境深远,常被用于表达思念、团圆的情感,尤其在中秋节期间广泛引用。

实际案例:

1. 中秋节文案
许多品牌在中秋节广告中使用“千里共婵娟”作为主题,例如某月饼品牌的广告语:
“无论相隔多远,中秋之夜,千里共婵娟。”

2. 影视作品
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主角在中秋夜吟诵此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3. 国际交流
中国驻外使馆在中秋活动中常引用此句,向海外华人传递祖国的关怀,例如:
“虽隔山海,千里共婵娟——祝海外同胞中秋快乐!”

4. 诗句的文化意义

象征团圆: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团聚的重视。
哲学内涵:表达了苏轼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总结

“千里共婵娟”不仅是苏轼词中的经典名句,更是中华文化中思念与团圆的象征。它的广泛应用证明了其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7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7

相关推荐

  • 有哪些杜甫创作的诗?诗圣全集的十大必读篇章

    杜甫创作的诗有哪些?诗圣全集的十大必读篇章 杜甫(712年-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沉郁顿挫,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以下是杜甫的代表作及十大必读篇章的详细介绍。 一、杜甫诗歌的主要题材 杜甫的诗歌涵盖以下主题:1. 社会现实(如“三吏”“三别”)2. 个人抒怀(如《春望》《登高》)3. 山水…

    2025年5月8日
    1630
  • 关于秋天的诗句,还有哪些值得一读?

    关于秋天的诗句,有许多值得一读的作品,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情感。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秋天诗句,供您欣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作者:王维 出处:《山居秋暝》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秋日山景,清新宁静,充满了自然之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杜牧 出处:《山行》 赏析:通过对比枫叶与二月花,展现了秋天枫叶的鲜艳与美丽,表…

    2024年12月14日
    2070
  • 有哪些诗是写景色的诗?在四季轮回中收藏诗意

    在四季轮回中收藏诗意:经典写景诗作赏析 一、写景诗的定义与特点 写景诗是以自然风光、季节变迁或人文景观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体裁,通过意象组合和情感投射展现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其核心特点包括:– 画面感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情景交融:景物描写常寄托诗人情感或哲理– 季节符号:四季特征成…

    2025年4月25日
    1330
  • “醉里挑灯看剑”背后,藏着辛弃疾怎样的报国无门之痛?

    “醉里挑灯看剑”背后,藏着辛弃疾怎样的报国无门之痛? 一、词句背后的历史语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出自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阕词创作于1188年,正值南宋偏安一隅的淳熙年间。此时距离辛弃疾南渡已过二十余载,这位曾率五十骑直闯五万金军大营的生擒叛将的勇士,却被南宋朝廷长期投闲置散。 二、青年壮举与现实困境的强烈反差 1. 烽火岁…

    2025年10月21日
    260
  • 有哪些诗句描绘了辣的味道?

    以下是一些描绘辣的味道的诗句: 皮厚头尖腹也空,论功莫过类香葱。情为此,不由衷,舒心辣口乐其中。 出自韦化彪的《鹧鸪天·辣椒》。诗句通过描绘辣椒的形态和口感,展现了辣椒带来的舒心辣口的快乐。 年少颜如碧玉,老来色比红霞。喜共油盐酱醋,漫随煎炒烹炸。若将热辣配酸麻,最是招人记挂。 出自赵训征的《西江月·辣椒(二)》。诗句通过描绘辣椒从青涩到成熟的变化,以及其在…

    2024年12月11日
    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