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胜寒是哪首诗?

高处不胜寒是哪首诗?

1. 诗句出处与背景

“高处不胜寒”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节思念弟弟苏辙时所作,全文如下: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重点内容
– 该词创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是苏轼在密州任职时所作。
– “高处不胜寒”既是对天上仙境的想象,也暗喻政治仕途的孤独与风险,反映了苏轼当时被贬后的复杂心境。

2. 诗句的深层含义

2.1 字面与象征意义

字面:想象月宫(琼楼玉宇)的高处寒冷难耐。
象征
权力与地位的孤独:身居高位者面临的孤立与压力。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苏轼渴望超脱尘世,却又留恋人间温情。

2.2 实际案例:现代职场与领导力

在企业管理中,高层管理者常面临类似困境。例如:
案例:某科技公司CEO在推行激进改革时,因团队不理解而陷入孤立,最终引用“高处不胜寒”表达其决策压力。
数据支持:哈佛商学院研究显示,60%的高管认为“孤独感”是领导力的主要挑战之一。

3. 诗句的文化影响

文学引用:后世常以此比喻“成功背后的代价”,如张爱玲在《天才梦》中化用此句。
流行文化:周星驰电影《功夫》中,“火云邪神”台词“高处不胜寒”暗喻反派巅峰状态的脆弱性。

4. 总结

“高处不胜寒”不仅是苏轼的个人感慨,更成为跨越千年的普世隐喻,适用于权力、艺术、商业等多领域。其魅力在于将自然意象与人性困境完美融合,引发广泛共鸣。

重点内容
– 该词被收录于《宋词三百首》,是中秋题材的巅峰之作。
– 2020年,NASA曾用此句命名月球南极的低温陨石坑研究项目,致敬其科学诗意。

(0)
上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7
下一篇 2025年7月1日 下午9:27

相关推荐

  • 跟客有关的诗句,哪些描绘了人情冷暖?

    与“客”相关的诗句中,有不少描绘了人情冷暖和社会世态的变迁。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 《酌酒与裴迪》·王维 诗句: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解析:诗中“人情翻覆似波澜”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情冷暖的变化无常。即使是相交多年的老友,在利益面前也可能变得陌生;而那些得势的权贵,往往只是表面上的客气,背后却可能充满了嘲笑和不屑。…

    2024年12月22日
    2450
  • 苏轼有哪些诗关于春景图?在东坡笔下感受春日盛景

    苏轼有哪些诗关于春景图?在东坡笔下感受春日盛景 一、苏轼笔下的春日意象 苏轼(1037-1101)作为宋代文学巨匠,其诗作中常有对春景的细腻描绘。春景在其笔下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再现,更融入了人生哲理与情感寄托。苏轼通过“春风”“春雨”“花鸟”等意象,构建出鲜活灵动的春日画卷。 二、经典春景诗作赏析 1.《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025年6月1日
    670
  • 小字打头的诗有哪些?微小意象中的诗意宇宙

    微小意象中的诗意宇宙:小字打头的诗有哪些? # 一、“小”字打头的诗歌传统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以”小”字开头的诗句往往通过微小意象构建独特意境。这种创作手法可追溯至《诗经》,至唐宋达到艺术巅峰,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美学原则。 典型案例:–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025年4月27日
    1210
  • 诗山风俗中的诗词传统有哪些?解码地域文化中的诗性基因

    诗山风俗中的诗词传统有哪些?解码地域文化中的诗性基因 一、诗山风俗的诗词传统概述 诗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风俗中蕴含深厚的诗词传统。这种传统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仪式中,更通过口头传诵、碑刻题咏、节庆活动等形式代代相传。诗山的诗词传统是地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二、诗山风俗中的诗词表现形式 1. 节庆诗词吟诵 在诗…

    2025年4月23日
    1140
  • 疾风知劲草是哪首诗?

    疾风知劲草:出处与深意 诗句出处 “疾风知劲草”出自唐代诗人李世民的《赐萧瑀》,全诗如下: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首诗是李世民为表彰大臣萧瑀的忠诚而作,后成为传颂千古的名句。 诗句解析 表层含义 * 疾风:猛烈的风,比喻严峻的考验。* 劲草:坚韧的草,比喻坚强不屈的人。* 板荡:动荡不安的乱世。*…

    2025年6月28日
    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