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斗七星高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北斗七星高”出自唐代诗人西鄙人的《哥舒歌》。这首诗是唐代西北地区民间流传的赞颂名将哥舒翰的民歌,后收录于《全唐诗》。
重点内容:
– 诗歌全文: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 创作背景:哥舒翰是唐朝抵御吐蕃的名将,此诗通过北斗七星的意象,赞颂其威名震慑边疆的功绩。
二、诗歌解析
1. 意象分析:
– 北斗七星:象征哥舒翰的崇高地位和边疆的稳定,“高”字突出其威望。
– “夜带刀”:生动刻画将领戍边的英武形象。
2. 历史意义:
诗歌反映了唐代边疆军民对英雄将领的崇敬,“不敢过临洮”凸显哥舒翰的军事威慑力。
三、实际案例:诗歌的现代应用
1. 文化传播:
– 在纪录片《河西走廊》中引用此诗,解说唐代边疆历史。
– 重点内容:2023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以“北斗七星”为题目,考察选手对边塞诗的理解。
2. 学术研究:
学者王兆鹏在《唐诗排行榜》中将《哥舒歌》列为“唐代民间诗歌代表作”,强调其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
四、延伸阅读
– 对比诗歌: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同样描绘西北边疆,但风格更苍凉。
– 重点推荐:读《全唐诗》卷784,了解唐代边塞诗的多样风格。
结语
《哥舒歌》以简练的语言和雄浑的意象,成为唐代边塞诗的经典。“北斗七星高”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英雄精神的永恒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