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开菊花残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菊花开菊花残是哪首诗?

1. 诗歌出处与背景

“菊花开菊花残”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菊花》。全诗如下:
>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重点内容:李商隐借菊花表达高洁品格与人生际遇,诗中“菊花开菊花残”并非原句,但“怯残阳”暗合菊花凋零的意象。

2. 常见误解与混淆

许多人误记“菊花开菊花残”为单独诗句,实为对菊花意象的概括。类似案例包括:
《红楼梦》林黛玉《咏菊》:“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同样咏菊,但非此句)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象征隐逸,但无凋残描写)

重点内容:古典诗词中菊花常象征坚贞或哀愁,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3. 实际案例:菊花意象的运用

李商隐《菊花》
“怯残阳”暗示菊花畏惧凋零,与“菊花残”意境相通。
– 诗人以菊花自喻,表达对仕途坎坷的忧虑。
李清照《醉花阴》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花即菊花),通过凋零菊花烘托孤独。

重点内容:菊花在诗词中多为双重象征——既赞其傲霜,亦叹其易逝。

4. 如何正确引用此类诗句?

– 若需引用菊花凋谢意象,可结合原句:
>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李商隐)
– 或化用名句:
> “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通过以上分析,可明确“菊花开菊花残”是大众对古典菊花意象的泛化表达,实际创作中应回归原典,避免误传。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相关推荐

  • 孟浩然因为哪首诗惹怒了唐玄宗?

    孟浩然因诗惹怒唐玄宗的历史事件解析 事件背景 孟浩然(689-740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作为唐代隐逸诗人的代表,他一生未仕,但其诗歌创作却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事件 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孟浩然曾因一首诗触怒唐玄宗,导致仕途受阻。这一事件发生在开元十六年(728年)左右,当时孟浩然40岁,正值壮年…

    2025年6月24日
    530
  • 王维九九重阳节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王维在九九重阳节创作的诗句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的名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阐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

    2024年12月15日
    1760
  • 何须马革裹尸还是哪首诗?

    何须马革裹尸还是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诗人徐锡麟的《出塞》。全诗为:>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此诗表达了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豪情,化用了东汉名将马援”马革裹尸”的典故(《后汉书·马援传》),但更强调牺牲精神的崇高性而非…

    2025年7月1日
    450
  • 现代诗中的植物意象:哪些植物常被诗人青睐

    现代诗中的植物意象:哪些植物常被诗人青睐 一、植物意象在现代诗中的重要性 植物作为自然界的核心元素,在现代诗中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和情感寄托。诗人通过植物意象表达生命、孤独、爱情、死亡等主题,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重点内容:植物意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还增强了文本的视觉性与哲理性。 — 二、现代诗中高频出现的植物意象 1. 玫瑰:爱情与痛苦的象…

    2025年5月16日
    590
  • 与“诗”相关的现代诗:在形式突破中寻找诗之本真

    与“诗”相关的现代诗:在形式突破中寻找诗之本真 现代诗的形式实验与诗学反思 现代诗自诞生以来,始终在形式与内容的张力中探索诗的本质。从格律的打破到语言的碎片化,诗人通过形式突破试图回归诗歌最原始的冲动——对存在、情感与语言的纯粹表达。 重点内容:现代诗的形式实验并非为了颠覆传统,而是通过解构与重组,揭示被常规语言遮蔽的诗性真实。 案例:海子《亚洲铜》的形式探…

    2025年4月27日
    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