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淡总相宜是哪首诗?

浓淡总相宜:出自哪首经典诗词?

诗句出处与背景

“浓淡总相宜”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全诗如下:

>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1071-1074年),通过晴雨两种天气下的西湖景观对比,以绝世美人西施(西子)作喻,生动诠释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谐平衡理念

核心美学价值解析

1. 对立统一的美学观
诗中”晴方好”与”雨亦奇”形成鲜明对比,而”总相宜“三字点明: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艺术创作,差异化的表现形式都能达到和谐状态

2. 比喻的创造性运用
将西湖比作西施的创新类比,突破了单纯景物描写的局限,开创了”西湖-西子“的经典意象体系,影响后世800余年。

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杭州城市形象塑造

G20杭州峰会视觉设计中大量运用该诗意境
– 官方宣传片以”晴湖””雨湖”交替画面呈现,呼应诗句
效果:国际媒体评价为”展现了中国式的辩证美学”

案例2:传统绘画创作

明代画家董其昌《西湖八景图》:
– 晴景采用青绿重彩
– 雨景运用水墨淡染
– 题跋直接引用苏轼诗句,形成诗画互文

跨文化传播启示

该诗在英语世界的多种译本中:
–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译”总相宜”为”in harmony ever”
– 美国诗人雷克斯罗斯译作”equally becoming”
– 显示平衡美学的跨文化共鸣

当代价值延伸

在景观设计领域:
1. 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设计)
– 建筑倒影池的”晴雨双观”设计
– 墙面光影的浓淡变化处理
2. 杭州西溪湿地生态修复
– 保留芦苇荡的”空蒙”野趣
– 营造观鸟台的”潋滟”视野

> 学术观点: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指出,该诗句体现的”和而不同“理念,对当代多元文化共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宋代美学与现代性》2022)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6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6

相关推荐

  • 此恨绵绵无绝期,何以形容深情厚恨?

    “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句诗原本就极具表现力,用以形容一种深沉、持久且难以消解的恨意或遗憾。若要用其他方式来形容深情厚恨,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表达: 情深似海,恨绵绵不绝: “情深似海”表达了情感的深厚无边,如同大海一般浩瀚无垠。 “恨绵绵不绝”则与“此恨绵绵无绝期”相呼应,强调了恨的持久和难以断绝。 爱恨交织,情仇难断: “爱恨交织”描绘了情感中的复杂与矛盾,爱与…

    2025年1月11日
    1880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整首诗?

    李白《月下独酌》全诗及赏析 # 原诗全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重点诗句解析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艺术特色 1. 拟人化手法:将明月人格化为饮酒伴侣2. 数学悖论:独饮→…

    2025年6月26日
    650
  • 蝶的诗句中,哪些最富有诗意?

    关于蝶的诗句,许多古代诗人都通过蝶的轻盈、娇美和自由,表达了他们对爱情、人生或自然的感悟。以下是一些最富有诗意的蝶的诗句,它们不仅形象生动,还带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1. “蝶恋花,飞入菜花无处寻。” —— 唐代·杜甫《丽人行》这句诗通过蝶的飞舞和菜花的美丽,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美好的易逝。蝶恋花的意象,传递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短暂时光的无奈与珍…

    2024年12月27日
    1900
  • 关于秋天的诗句,还有哪些值得一读?

    关于秋天的诗句,有许多值得一读的作品,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情感。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秋天诗句,供您欣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作者:王维 出处:《山居秋暝》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秋日山景,清新宁静,充满了自然之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杜牧 出处:《山行》 赏析:通过对比枫叶与二月花,展现了秋天枫叶的鲜艳与美丽,表…

    2024年12月14日
    1890
  • 古诗中的情感密码:哪些诗句以含蓄笔法传递爱恨离愁?

    古诗中的情感密码:哪些诗句以含蓄笔法传递爱恨离愁? 一、含蓄表达的情感传统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人常通过意象、典故、比兴等手法,将浓烈的情感包裹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这种含蓄美学,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密码”系统。 重点内容: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822…

    2025年6月7日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