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淡总相宜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浓淡总相宜:出自哪首经典诗词?

诗句出处与背景

“浓淡总相宜”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全诗如下:

>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1071-1074年),通过晴雨两种天气下的西湖景观对比,以绝世美人西施(西子)作喻,生动诠释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谐平衡理念

核心美学价值解析

1. 对立统一的美学观
诗中”晴方好”与”雨亦奇”形成鲜明对比,而”总相宜“三字点明: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艺术创作,差异化的表现形式都能达到和谐状态

2. 比喻的创造性运用
将西湖比作西施的创新类比,突破了单纯景物描写的局限,开创了”西湖-西子“的经典意象体系,影响后世800余年。

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1:杭州城市形象塑造

G20杭州峰会视觉设计中大量运用该诗意境
– 官方宣传片以”晴湖””雨湖”交替画面呈现,呼应诗句
效果:国际媒体评价为”展现了中国式的辩证美学”

案例2:传统绘画创作

明代画家董其昌《西湖八景图》:
– 晴景采用青绿重彩
– 雨景运用水墨淡染
– 题跋直接引用苏轼诗句,形成诗画互文

跨文化传播启示

该诗在英语世界的多种译本中:
–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译”总相宜”为”in harmony ever”
– 美国诗人雷克斯罗斯译作”equally becoming”
– 显示平衡美学的跨文化共鸣

当代价值延伸

在景观设计领域:
1. 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设计)
– 建筑倒影池的”晴雨双观”设计
– 墙面光影的浓淡变化处理
2. 杭州西溪湿地生态修复
– 保留芦苇荡的”空蒙”野趣
– 营造观鸟台的”潋滟”视野

> 学术观点: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指出,该诗句体现的”和而不同“理念,对当代多元文化共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宋代美学与现代性》2022)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相关推荐

  • 繁星春水中有下列哪首诗?

    《繁星·春水》诗歌鉴赏:名篇辨析与实例分析 # 一、《繁星·春水》简介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女士创作的两部著名诗集,分别出版于1923年和1925年。这两部作品以清新隽永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内涵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诗集主要特点:– 短小精悍:多为三五行的小诗– 自然意象:大量运用繁星、春水、花朵等…

    2025年7月1日
    290
  • 古诗词中有哪些知识值得学习?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文化素养,还可以培养语言感知能力、增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等。以下是一些古诗词中值得学习的知识: 一、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概念: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具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它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

    2024年10月5日
    2020
  • 现代诗有哪些优美的诗?在字句间感受诗意震颤

    现代诗中的诗意震颤:探寻字句间的美学密码 一、现代诗的审美核心:打破常规的语言艺术 现代诗以自由的形式和凝练的意象著称,通过打破传统格律束缚,赋予语言更丰富的表现力。重点在于:诗人通过陌生化表达(如矛盾修辞、意象叠加)激发读者的联想,让平凡字句焕发诗意。 案例:北岛的《回答》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通过悖论式对比,尖锐揭示社会现实,…

    2025年4月25日
    800
  • 苏轼纳妾诗有哪些?宋代文人的情感生活书写

    苏轼纳妾诗有哪些?宋代文人的情感生活书写 一、苏轼的纳妾诗与情感表达 苏轼作为宋代文坛巨匠,其诗词中既有豪放旷达的壮怀,也有细腻婉约的情感生活书写。关于纳妾的诗作,虽未直接以“纳妾”为题,但部分作品隐含了对妾室或红颜的深情。 1. 《朝云诗》 苏轼与侍妾王朝云的感情最为人称道。此诗以“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开篇,以朝云比作历史上的贤妾,表达对其忠贞…

    2025年5月17日
    860
  • 安予出自哪首诗?

    安予出自哪首诗?探寻古典诗词中的文化密码 安予的出处考证 “安予”一词出自《诗经·小雅·何人斯》,原文为:”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遑恤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祇搅我心。尔之安行,亦不遑舍。尔之亟行,遑脂…

    2025年6月27日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