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林尽染是哪首诗?

Random Image

层林尽染是哪首诗?

1. 诗句出处与背景

“层林尽染”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925年)。这句诗描绘了秋天岳麓山层叠的枫林被霜叶染红的壮丽景象,是毛泽东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写景名句。

原词节选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重点内容:词中“层林尽染”与“万山红遍”形成对仗,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红与碧),展现了秋日的生机与革命者的豪情。

2. 诗句的艺术特色

(1)意象运用

“层林”:体现山峦叠嶂的立体感。
“尽染”:拟人化手法,突出秋叶红艳的动态美,暗喻革命热情。

(2)实际案例:文学与现实的结合

*案例*:岳麓山爱晚亭周边枫叶景观与诗句高度契合。每年秋季,游客常引用此句描述实景,印证了毛泽东对自然观察的精准性。

3. 常见误解与辨析

误传诗句:有人误认为“层林尽染”出自杜牧《山行》(“霜叶红于二月花”)。
差异对比
– 杜牧诗侧重个体枫叶之美,风格婉约;
– 毛泽东词强调整体视野,气势磅礴。

重点内容:毛泽东诗词常融合自然与革命意象,此句是典型代表。

4. 文化影响

教育领域:该词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作为“借景抒情”的范例。
旅游宣传:湖南长沙以“层林尽染”为文旅标语,推广岳麓山秋景。

通过以上分析,可清晰理解“层林尽染”的出处、艺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相关推荐

  • 韩信送东风的诗有哪些?在历史人物中遇见诗意传说

    韩信送东风的诗有哪些?在历史人物中遇见诗意传说 一、韩信与“送东风”的诗意关联 “韩信送东风”并非直接出自历史记载,而是后世文人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军事谋略与自然意象结合的文学创作。东风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机遇与助力(如诸葛亮“借东风”),而韩信的战术智慧常被赋予诗意联想,形成“送东风”的隐喻。 二、相关诗词案例与解析 1.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

    2025年6月1日
    500
  • 归雁入胡天是哪首诗?

    归雁入胡天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归雁入胡天”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边塞诗代表作《使至塞上》。该诗是王维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奉命出使凉州时所作,描绘了塞外壮阔的自然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场景。 原诗全文: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重…

    2025年7月1日
    400
  • 李白有哪些八句诗

    李白,作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作品数量众多,风格豪放飘逸,意境深远。以下是几首经典的八句诗,供您欣赏: 1.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是李白参加当时的政治斗争失败,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后所写。诗中描绘了诗人清晨告别白帝城,乘船顺流而下,一日千里,迅速返回江陵的愉快心情,以及…

    2024年9月21日
    1950
  • 朗诵现代诗有哪些形式?探索声音艺术与文本互动的创新表达

    朗诵现代诗有哪些形式?探索声音艺术与文本互动的创新表达 一、现代诗朗诵的核心形式 现代诗朗诵不仅是文本的简单复述,更是通过声音艺术赋予诗歌新的生命。以下是几种主流形式: 1. 传统朗诵 – 强调情感传递和节奏把控,忠实于原文本的语义和结构。 – 案例:诗人北岛朗诵《回答》时,通过沉稳的语调和清晰的停顿,强化了诗歌中的抗争精神。 2. …

    2025年6月4日
    640
  • 半亩方塘一鉴开是哪首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出自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半亩方塘一鉴开”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七言绝句《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全诗如下: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关键解析 1. 意象解读: – “半亩方塘”比喻书本或人的心智,“一鉴开”(如镜子般清澈)象征知识的明澈。 – “源头…

    2025年6月28日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