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之王是哪首诗?

七律之王的探讨:哪首诗堪称巅峰之作?

一、七律之王的定义标准

在讨论”七律之王”时,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核心评判标准
1. 格律严谨度:符合平仄、对仗、押韵等七律基本规范
2. 思想深度: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或历史洞察
3. 艺术成就: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意境深远
4. 历史影响:被历代文人推崇,传播广泛

二、主要候选作品分析

1. 杜甫《登高》

重点案例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艺术特色
– 八句皆对,古今七律第一(明·胡应麟评)
– 四联递进,展现”时空双重悲慨
– “沉郁顿挫“风格的典型代表

2. 崔颢《黄鹤楼》

重点案例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特殊地位
– 李白为之搁笔(”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突破格律却成就神品
– 将神话传说现实感慨完美融合

三、学界主流观点

1.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推举杜甫《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
2. 清代方东树称《黄鹤楼》”此千古擅名之作”
3. 现代学者多认为:
格律派推崇《登高》
神韵派偏爱《黄鹤楼》

四、延伸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时期的审美取向会影响评判:
– 盛唐更重气象雄浑(如《黄鹤楼》)
– 宋代以后更尚法度严谨(如《登高》)

结论:虽然《登高》在技术层面更符合”七律之王”的标准,但《黄鹤楼》以其不可复制的天才气质,同样具备问鼎资格。二者堪称七律的双子星座,共同代表了唐代律诗的最高成就。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6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6

相关推荐

  • 上官婉儿的诗歌,如何体现其“巾帼宰相”的才华与气度?

    上官婉儿的诗歌:巾帼宰相的才华与气度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是唐代著名的女官、诗人,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文学造诣被誉为“巾帼宰相”。她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体现了她在权力中心游刃有余的气度与智慧。本文将通过分析其诗歌作品,探讨婉儿如何以文字彰显其政治才华与独特人格。 一、政治隐喻与权力洞察:诗歌中的“宰相气度” 上官婉儿长期身处宫廷权力…

    2025年11月9日
    130
  • 贺铸《行路难》为何能跳出婉约,展现“缚虎手,悬河口”的豪迈?

    贺铸《行路难》:婉约词人笔下的豪迈突围 一、词坛异数:从婉约传统中破茧而出 贺铸在宋代词坛占据独特地位。这位被称作“贺梅子”的词人,以《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等婉约词作闻名,但其《行路难》(缚虎手)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象。这首词作完全突破了北宋词坛盛行的婉约风格,在绵靡词风中注入慷慨悲凉之气,成为北宋词坛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行路难》的豪迈特质分析 1.…

    2025年11月5日
    260
  • “比兴”传统在宋词中是如何被继承和发展的?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比兴”传统在宋词中继承与发展的专业文章。 “比兴”传统的赓续与革新:论其在宋词中的继承与发展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核心传统与审美范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一源于《诗经》的艺术手法,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更是一种依托于意象、寓情于景、心物交融的思维方式。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其在音乐性、体…

    2025年11月4日
    150
  • 和《长相思》相似的诗词有哪些?

    和《长相思》相似的诗词,主要是指那些同样表达相思、离别、怀念等情感的古典诗词。以下是一些与《长相思》意境相似、情感相近的诗词推荐: 相思主题 李清照《一剪梅》 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这首词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比喻离别后的相思之苦,表达了词人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无法排遣的闲愁。 温庭筠《南歌子…

    2024年11月5日
    6590
  • 友谊古诗名句有哪些感人至深?

    友谊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之一,许多古诗名句都深刻而感人地表达了这一主题。以下是一些感人至深的友谊古诗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它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真正的知己,即使远隔天涯,也如同近在咫尺。这种超越时空的友谊,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温暖和力量。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2024年10月3日
    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