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香满池出自哪一首诗?

荷花香满池出自哪一首诗?

诗句出处

“荷花香满池”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全诗如下:

>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重点解析

1. 原句差异:诗中实际为”荷风送香气“,而”荷花香满池”是后人对其意境的概括性表述。
2. 意境关联:两者均通过嗅觉(香气)与视觉(满池荷花)的结合,展现夏日荷塘的清新雅致。

实际案例:诗句的化用与传播

案例1:园林景观命名

苏州拙政园的”香远益清“亭(出自周敦颐《爱莲说》),其设计灵感部分来源于孟浩然此诗,通过荷香营造”荷风送香气“的意境。

案例2:现代文创产品

杭州西湖文创以”荷花香满池”为主题推出香薰礼盒,包装印有孟浩然诗句,将古典诗意转化为现代消费品。

学术补充

误传原因:宋代《苕溪渔隐丛话》曾将”荷风送香气”误记为”荷花发幽香”,可见类似变体自古有之。
权威文献
《全唐诗》卷159明确收录此诗,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53页可查证原句。

总结

“荷花香满池”虽非孟浩然原句,但高度凝练了《夏日南亭怀辛大》的核心意象。理解古典诗词时,需注意原文与衍生表述的区别,同时欣赏其在不同领域的创造性转化。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5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5

相关推荐

  • 诗佩诗佩画有哪些?诗画交融的艺术探索

    诗佩诗佩画有哪些?诗画交融的艺术探索 一、诗佩画的定义与起源 诗佩画是一种将诗歌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与文字的双重表达,传递更深层次的美学意境。其起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题画诗”,如宋代文人苏轼、米芾等常在画作上题诗,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风格。 重点内容:诗佩画的核心在于诗画互补,诗歌为画作赋予思想深度,绘画则为诗歌提供视觉呈现。 二、…

    2025年4月19日
    1260
  • 马致远的词作有哪些经典传唱?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和戏曲家,他的词作以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而著称。以下是他的一些经典传唱之作: 一、《天净沙·秋思》 内容概述:《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最为人熟知的小令作品。它以凝练的笔法,描绘了秋日黄昏时的景象,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几句,勾勒出一幅凄清寂寥的秋郊夕照图,寄托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2024年10月6日
    2970
  • 唐诗如何反映唐代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冲突?

    唐诗如何反映唐代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冲突 一、引言:诗歌作为社会镜像的独特性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作不仅承载审美功能,更成为记录社会变迁的载体。科举制度推行、藩镇割据、民族融合等社会变革,在唐诗中转化为对阶层流动与冲突的深刻观察。诗人通过个人际遇的书写,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张力。 二、科举制度与寒门士子的阶层跃升 1. 科举带来的社会流动 唐代科…

    2025年11月9日
    140
  • 描写月亮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月亮的诗句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极为丰富,以下是一些经典之作: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24年9月14日
    3250
  • 艾青诗选有哪些好看的诗?品读现代诗中的土地情结与民族记忆

    艾青诗选有哪些好看的诗?品读现代诗中的土地情结与民族记忆 一、艾青诗选中的经典作品推荐 艾青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其作品以深沉的土地情结和强烈的民族记忆著称。以下是他诗选中值得品读的经典篇目: 1. 《大堰河——我的保姆》 – 主题:通过回忆乳母大堰河的苦难人生,表达对底层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 名句:”大堰河,是我…

    2025年6月4日
    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