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香满池出自哪一首诗?

Random Image

荷花香满池出自哪一首诗?

诗句出处

“荷花香满池”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全诗如下:

>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重点解析

1. 原句差异:诗中实际为”荷风送香气“,而”荷花香满池”是后人对其意境的概括性表述。
2. 意境关联:两者均通过嗅觉(香气)与视觉(满池荷花)的结合,展现夏日荷塘的清新雅致。

实际案例:诗句的化用与传播

案例1:园林景观命名

苏州拙政园的”香远益清“亭(出自周敦颐《爱莲说》),其设计灵感部分来源于孟浩然此诗,通过荷香营造”荷风送香气“的意境。

案例2:现代文创产品

杭州西湖文创以”荷花香满池”为主题推出香薰礼盒,包装印有孟浩然诗句,将古典诗意转化为现代消费品。

学术补充

误传原因:宋代《苕溪渔隐丛话》曾将”荷风送香气”误记为”荷花发幽香”,可见类似变体自古有之。
权威文献
《全唐诗》卷159明确收录此诗,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53页可查证原句。

总结

“荷花香满池”虽非孟浩然原句,但高度凝练了《夏日南亭怀辛大》的核心意象。理解古典诗词时,需注意原文与衍生表述的区别,同时欣赏其在不同领域的创造性转化。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相关推荐

  • 有哪些诗句是诗乡之情?故乡情结在诗歌中的永恒主题

    诗乡之情:故乡情结在诗歌中的永恒主题 一、故乡情结的文化内涵 故乡情结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尤其在诗歌中表现得尤为深刻。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归属感,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精神寄托。“落叶归根”“狐死首丘”等传统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文人的创作,使“思乡”成为诗歌的永恒主题。 二、经典诗句中的诗乡之情 1. 唐代诗人的乡愁 –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

    2025年6月24日
    700
  • 诗中揽胜的诗有哪些?跟着古诗去旅行指南

    诗中揽胜的诗有哪些?跟着古诗去旅行指南 古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古人记录山川风物的“旅行指南”。许多经典诗篇描绘了壮丽山河、名胜古迹,至今仍能为我们提供灵感和路线参考。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诗中揽胜”之作,以及如何跟着古诗去旅行的实用建议。 一、经典“诗中揽胜”作品 1. 《望庐山瀑布》——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地点:江…

    2025年5月15日
    770
  • 表现奋斗精神的古诗词有哪些?

    表现奋斗精神的古诗词众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例子: 《长歌行》 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释义: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这句诗鼓励人们在年轻时努力奋斗,不要等到老了才后悔。 《龟虽寿》 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释义: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

    2024年12月15日
    2650
  • 写出带山的诗有哪些?在诗词中感受山川壮美

    带山的诗有哪些?在诗词中感受山川壮美 一、诗词中的“山”意象 山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既是自然景观的象征,也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它可能代表巍峨壮丽、隐逸超脱,或羁旅愁思,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题材。 二、经典带“山”的诗词案例 1.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重点分析:以庐山香炉峰为…

    2025年6月1日
    590
  • 花落知多少是哪一首诗?

    花落知多少是哪一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花落知多少”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是五言绝句,全文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重点内容:该诗通过描绘春天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惜春之情,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 二、诗歌解析与艺术特色 1. 意象运用 – “风雨声”与…

    2025年6月28日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