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复照青苔上是哪首诗?

古诗“复照青苔上”的出处及赏析

# 一、诗句出处

“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鹿柴》。这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创作的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全诗以空灵幽静的意境著称。

完整原诗: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注:诗中“返景”通“返影”,指夕阳返照的光线)

# 二、诗句解析

# 1. 艺术特色

以动衬静:通过“人语响”反衬空山幽寂
光影对比:夕阳余晖与青苔的明暗交织
禅意表达: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禅”的特点

# 2. 重点意象

“青苔”在诗中具有三重象征:
1. 表现幽静环境的典型物象
2. 暗示时间流逝(苔痕的生长需要时间积累)
3. 承载禅宗思想(《维摩诘经》有“苔痕上阶绿”的典故)

# 三、实际案例

# 案例1:书画创作

明代画家文徵明曾根据此诗创作《青苔返照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中:
– 以淡墨皴染表现深林幽暗
– 用石青点苔突出“复照”的光感
– 题跋直接引用王维诗句

# 案例2:现代改编

2022年苏州园林文化节中,艺术家运用新媒体技术再现该诗意境:
1. 在拙政园布置光影装置
2. 通过激光投影模拟“返景入深林”效果
3. 地面感应式青苔灯随游客脚步亮起,呼应“复照”动态

# 四、延伸阅读

类似意境的唐代诗句对比:
| 诗句 | 作者 | 异同点 |
|——|——|——–|
| “返景入深林” | 王维 | 侧重光影瞬间 |
| “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 | 强调时间积淀 |
| “林空鹿饮溪” | 梅尧臣 | 同写幽静但无光影 |

学术建议:研究此诗时可结合王维《辋川集》其他作品(如《竹里馆》《辛夷坞》)进行对比分析,更能把握其山水诗的禅悟特色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5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5

相关推荐

  • 荷花香满池出自哪一首诗?

    荷花香满池出自哪一首诗? 诗句出处 “荷花香满池”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全诗如下: >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重点解析 1. 原句差异:诗中实际为”荷风送香气&…

    2025年6月28日
    910
  • 唐代“诗谶”现象有哪些著名案例?是巧合还是附会?

    唐代“诗谶”现象探析:宿命预言还是后人附会? 什么是“诗谶”? 诗谶是指诗人创作的诗句在后世被验证为预示了作者命运或相关事件的文学现象。这种创作与命运之间的神秘关联,在唐代文学中尤为突出,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一个特殊的阐释传统。 著名诗谶案例 # 王勃的《滕王阁序》预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作者王勃,其《春思赋》中“帝乡远,碧天寥阔,珠江水…

    2025年11月9日
    160
  • 扬州有哪些田园诗?瘦西湖畔的诗意栖居与农耕文化书写

    扬州田园诗:瘦西湖畔的诗意栖居与农耕文化书写 一、扬州田园诗的历史渊源 扬州自古为江南文化重镇,其田园诗创作可追溯至唐代,诗人以瘦西湖、运河等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合农耕生活与文人雅趣,形成独特的诗意表达。宋代以降,扬州田园诗更趋成熟,成为文人寄托隐逸情怀的重要载体。 重点内容:– 唐代诗人刘长卿《过扬州》:“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以田园意…

    2025年5月28日
    1100
  • 因诗美有哪些品牌?诗歌IP商业化的成功案例

    因诗美的品牌生态与诗歌IP商业化路径 诗歌IP(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趋势,因诗美作为诗歌文化传播平台,通过品牌合作与内容衍生,探索出多元变现模式。以下是其核心品牌布局及成功案例解析。 — 一、因诗美旗下主要品牌 1. 「诗光里」文创品牌 – 定位:诗歌主题生活美学,涵盖文具、家居、服饰等品类。 – 代表…

    2025年5月1日
    1430
  • 有哪些诗描写夏天的诗句?诗词中的盛夏光年与情感投射

    诗词中的盛夏光年与情感投射:经典诗句解析 一、盛夏的自然意象 古代诗人常以鲜明的自然元素勾勒夏季特征,如烈日、蝉鸣、荷花等,形成独特的审美符号。 1. 杨万里《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以微观视角捕捉初夏荷塘的生机,“尖尖角”与蜻蜓的互动体现动态美感。 2.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2025年6月24日
    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