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是哪一首诗?

采菊东篱下:出处与诗歌赏析

一、诗句出处

“采菊东篱下”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饮酒》组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隐逸情怀。

重点内容
– 作者: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 诗题:《饮酒·其五》,创作于归隐后期。
– 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全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

居住在喧嚣尘世,却无车马纷扰。
若问如何做到?心境超然,居所自然僻静。
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望见南山
山间暮色美好,飞鸟结伴归巢。
此景蕴含人生真谛,欲言却已忘词。

重点内容
– “心远地自偏”是隐逸思想的核心。
– “悠然见南山”体现物我合一的境界。

三、实际案例:诗句的现代应用

1. 文学引用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引用此诗,赞颂陶渊明“静穆”的田园理想。
2. 文化衍生
–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在《草枕》中化用此句,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中国园林设计常以“东篱菊”为意象,营造隐逸氛围(如苏州拙政园)。
3. 商业品牌
茶叶品牌“采菊东篱”借诗句传递天然、宁静的产品理念。

四、艺术特色与影响

1. 语言风格:平淡自然,寓深意于白描。
2. 哲学内涵:融合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成为后世隐逸文化的象征。
3. 国际传播
– 美国诗人庞德翻译此诗,收入《华夏集》,推动东方诗歌在西方的影响。

重点内容:陶渊明的田园诗对王维、孟浩然等唐代诗人影响深远。

五、结语

“采菊东篱下”不仅是陶渊明的个人写照,更成为中国文人精神家园的象征。其跨越千年的生命力,印证了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永恒价值。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5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5

相关推荐

  • 江流天地外是王维的哪首诗?

    江流天地外是王维的哪首诗?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江流天地外”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汉江临眺》(又名《汉江临泛》)。此诗是王维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任职期间,泛舟汉江时所作,展现了其“诗中有画”的独特艺术风格。 重点内容标红 – 创作时间: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前后,王维任殿中侍御史时。–…

    2025年7月1日
    1070
  • 江南可采莲是哪首诗?

    江南可采莲是哪首诗? 一、诗歌出处与背景 《江南》是汉代乐府诗中的经典作品,收录于《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属于“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全诗语言质朴,描绘了江南水乡采莲的热闹场景,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 重点内容:– 创作年代:汉代(约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诗歌类型:乐府民歌– 主题:劳动与自然之美 …

    2025年6月27日
    1110
  • 张继《枫桥夜泊》的钟声为何能穿越千年?

    张继《枫桥夜泊》的钟声为何能穿越千年? 一、文化符号的凝聚与传承 张继诗中“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象,通过三个层面成为永恒的文化符号:1. 时空的突破性:钟声打破夜晚的寂静,连接了孤舟客子与千年古刹,形成现实与历史的对话。2. 情感的普世性:诗中游子的漂泊之痛、人生际遇的苍茫感,跨越时代引发共鸣。如明代文人高启写下“几度经过忆张继,月明乌啼又钟声”,证明其情感…

    2025年10月25日
    300
  • 宋代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命运,在词中有哪些体现?

    宋代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命运在词作中的呈现 科举制度与文人命运的交织 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善与扩大,使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这种社会流动性的增强深刻影响了文人的命运轨迹。科举不仅是一种选拔制度,更成为文人生活的中心,他们的希望、焦虑、得意与失意都在词这一文学形式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科举失意者的悲歌 柳永的复杂心态 柳永的《鹤冲…

    2025年10月21日
    320
  • 临安开头的诗有哪些?南宋都城的诗词记忆

    临安开头的诗有哪些?南宋都城的诗词记忆 一、临安:南宋都城的文化符号 临安(今杭州)作为南宋都城(1127-1279年),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以“临安”开头的诗词,多承载着对都城繁华的赞美、对故国山河的追忆,或隐逸山水的闲适之情。 二、以“临安”开头的经典诗词 1.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重点内容:>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2025年5月23日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