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量自难忘是哪首诗?

“不思量自难忘”出自哪首诗?

一、重点内容:诗句出处与背景

“不思量,自难忘”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该词创作于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所作,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

原词全文: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二、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1. 虚实结合:上阕写现实中的思念(“十年生死”),下阕记梦境中的重逢(“夜来幽梦”)。
2. 白描手法:通过“小轩窗,正梳妆”等细节,强化生死相隔的悲痛
3. 语言质朴:全词无华丽辞藻,却因真情实感打动人心。

三、实际案例:现代文化中的引用

1. 影视作品: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曾引用此词,暗示角色对亡妻的怀念。
2. 音乐改编:歌手周传雄在歌曲《寂寞沙洲冷》中化用“明月夜,短松冈”的意象。
3. 文学研究:学者王水照在《苏轼选集》中评价此词“以梦写情,超越时空限制”。

四、延伸思考:苏轼的悼亡文学地位

苏轼开创了用词悼亡的先河。此前悼亡题材多限于诗(如潘岳《悼亡诗》),而苏轼将词提升至与诗同等的抒情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重点总结
– 该词是苏轼对妻子王弗的深情追忆。
“不思量,自难忘”揭示了情感的自然深刻,无需刻意回忆却永难磨灭。
– 现代文化中仍广泛引用,体现其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5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5

相关推荐

  • 诗的艺术手法有哪些?诗词创作的技巧大全

    诗的艺术手法有哪些?诗词创作的技巧大全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艺术手法和创作技巧丰富多样。本文将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系统梳理诗词创作的核心技巧,并结合经典案例加以分析。 一、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1. 比喻 比喻是通过相似性将一物比作另一物,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案例: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2025年4月14日
    1510
  • 有哪些是古代诗送别?阳关三叠外的离愁别绪

    古代送别诗中的离愁别绪:阳关三叠外的情感世界 一、送别诗的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送别诗是文人表达离愁别绪的重要载体,其创作与地理阻隔、仕途迁徙、战争动荡等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即《阳关三叠》)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成为经典,但送别诗的丰富性远不止于此。 二、阳关三叠外的送别诗类型 1. 壮别:豪情掩…

    2025年5月8日
    1020
  • 李白最有名的诗是哪一首?

    李白最有名的诗是哪一首? 一、李白诗歌的广泛影响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众多作品中,《静夜思》被认为是最广为流传的一首。 二、《静夜思》的经典地位 1. 诗歌内容 《静夜思》全文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语…

    2025年6月27日
    720
  • 杜甫迎春诗作选:他如何用诗迎接春天的到来?

    杜甫迎春诗作选:他如何用诗迎接春天的到来? 一、杜甫诗歌中的春天意象 杜甫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其笔下的春天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承载着时代变迁与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他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将春天的生机与战乱后的凋敝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张力。 重点内容:杜甫的迎春诗常以”花鸟””东风”…

    2025年6月9日
    750
  • 夏季夜景的诗句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一句?

    夏季夜景的诗句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经典且广为流传的诗句,以及我对其中一句的个人喜爱: 夏季夜景的诗句 诗句 作者 朝代 诗名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孟浩然 唐 《夏日南亭怀辛大》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 唐 《夏夜叹》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白居易 唐 《江楼夕望招客》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 唐 《观刈麦》…

    2024年12月20日
    2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