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整首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整首诗解析与案例探讨

原诗全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全诗如下:

>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后略)

重点诗句解析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破万卷”:并非单纯指数量,而是强调对书籍的深度理解与融会贯通
“如有神”:形容写作时灵感充沛、文思流畅的状态,源于长期的知识积累。

2. 杜甫的创作背景
– 此诗是杜甫早年求仕失败后所作,诗中既表达了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如引用扬雄、曹植等典故),也暗含对现实困境的愤懑。

实际案例:知识积累与创作的关系

案例1:鲁迅的杂文创作

鲁迅曾自述“随便翻翻”的读书法,广泛涉猎中外典籍。他的杂文旁征博引(如引用《史记》《山海经》),正是“破万卷”的体现,最终形成犀利深刻的文风

案例2:J.K.罗琳的《哈利·波特》

罗琳在创作前积累了大量的神话学、中世纪历史知识(如尼可·勒梅、魔法石传说),这些素材经过消化后转化为小说中的奇幻设定,印证了“下笔如有神”的创作状态。

现代启示

深度学习:碎片化阅读时代,更需系统性钻研某一领域。
实践转化:如自媒体作者需将阅读素材转化为原创观点,而非简单堆砌。

结语:杜甫的诗句不仅是古代文人的理想,更为现代人提供了知识变现的经典路径——唯有扎实积累,方能灵感迸发。

(0)
上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5
下一篇 2025年6月28日 下午8:05

相关推荐

  • 讽刺安禄山的诗有哪些?安史之乱诗歌中的政治隐喻

    讽刺安禄山的诗有哪些?安史之乱诗歌中的政治隐喻 一、安禄山与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 安禄山是唐代著名的叛将,他发动的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这场叛乱不仅导致社会动荡,也激发了文人墨客的创作,许多诗人通过诗歌讽刺安禄山,并借机表达对时局的批判。 二、讽刺安禄山的代表诗作 1. 杜甫《丽人行》 重点内容:杜甫虽未直接点名安禄山,但通过描…

    2025年5月31日
    970
  • 王之涣《凉州词》的“春风不度玉门关”暗含了哪些君王恩泽之讽?

    王之涣《凉州词》的“春风不度玉门关”暗含了哪些君王恩泽之讽? 一、诗歌背景与表层意象的隐喻性 “春风不度玉门关”作为全诗的点睛之笔,表面上描写西北边塞的苦寒景象,实则构建了双重隐喻系统。从地理维度看,玉门关作为汉代设立的边防关隘,是中原与西域的分界线,受青藏高原阻挡,东南季风确实难以抵达。但更深层的是政治隐喻:唐代的玉门关已成为帝国权力辐射的临界点,这里“春…

    2025年11月9日
    250
  • 唐诗如何体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背景?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唐诗如何体现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背景的专业文章。 唐诗中的三教合一:盛世华章下的思想交响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诗歌艺术与思想哲学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儒、释、道三种思想体系在唐代实现了空前的融合与共存,共同构成了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这一“三教合一”的思想背景,深刻地烙印在唐诗的肌理之中,使得唐诗呈现出一…

    2025年11月9日
    140
  • 刘诗诗婚礼赞助商有哪些?明星婚礼背后的商业版图

    刘诗诗婚礼赞助商有哪些?明星婚礼背后的商业版图 一、刘诗诗与吴奇隆婚礼的赞助商盘点 2016年,刘诗诗与吴奇隆在巴厘岛举办的“隆诗婚礼”堪称娱乐圈盛事,其背后的商业合作也备受关注。以下是已知的主要赞助商:1. 婚纱与珠宝:Carven定制婚纱(价值约300万人民币)、De Beers钻石珠宝(提供婚戒及配饰)。2. 场地与酒店:巴厘岛Ayana Resort…

    2025年6月1日
    1050
  • 宋词如何通过“落花”意象来隐喻美好事物的消逝与青春的短暂?

    宋词中“落花”意象的隐喻研究:美好易逝与青春短暂的审美表达 一、落花意象的文化渊源与情感内核 落花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历史悠久的自然意象,早在《诗经》中就已出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繁盛描写,而到宋代词人手中,这一意象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人生哲思与时间意识。宋代文人在承袭前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将落花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主题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抒情范式。 在…

    2025年11月4日
    250